第122章儿臣以为:无用之书,可焚之!(第1/2页)
章台宫内,青铜灯盏映照着始皇帝高大的身影。
他负手立于龙台之上,玄色龙袍上的金线龙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十二旒冕冠垂下的玉珠遮住了他锐利的目光。
“子夜。”
始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你今日前来,可是要为那些儒生求情?”
赢子夜立于阶下,玄色朝服纹丝不动。
他微微抬头,瞳孔直视龙台:“非也。儿臣此来,是要给父皇献策。”
“哦?”
始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冕旒轻晃,“讲。”
“父皇可知,皇家血脉与百姓血脉有何不同?”
赢子夜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
始皇帝目光微凝,宽大的袖袍无风自动:“继续说。”
“从血肉之躯看,自然毫无差别。”
“但皇家之所以为皇家,靠的是万民心中的敬畏。”
“这敬畏从何而来?”
“正是靠繁琐的礼教、森严的律法,在百姓心中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
大殿内寂静无声,唯有赢子夜的声音在回荡。
“今日那些儒生所为,看似维护礼法,实则是在拆这道墙。”
“若连祭天这等大事都能被臣子胁迫更改,那在百姓眼中,皇家的威严何在?”
始皇帝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冕旒下的嘴角微微上扬:
“有意思,继续说。”
“作为臣子,行事当有分寸。”
“今日他们敢跪宫请命,明日就敢以死相逼。”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那你以为,朕当如何?”
始皇帝忽然从龙台上缓步而下,玄色帝袍扫过玉阶,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赢子夜不卑不亢地迎上父皇的目光:“儒家今日之举,乃是固守自封。”
“儿臣之意,当取诸子百家之长,为我大秦所用!!”
“至于那些不必要的糟粕……”
他顿了顿,瞳孔中闪过一丝决然:“便焚了吧。”
“焚书?”
始皇帝在赢子夜面前站定,两人相距不过三步。
这个距离,足以让赢子夜感受到那股令人窒息的帝王威压。
“非是焚尽天下典籍。”
赢子夜神色不变,“只是那些蛊惑人心、妨碍大一统的糟粕,留之无益。”
始皇帝突然大笑,笑声震得殿内烛火摇曳:“彩!好一个‘取百家之长’!”
他转身走向龙台,宽大的袖袍在身后翻卷如云,“朕准了。”
赢子夜深深一揖:“父皇圣明。”
“不过……”
始皇帝忽然转身,目光如电,“那些跪在宫外的儒生,你以为该如何处置?”
赢子夜嘴角微扬:“儿臣以为,不妨让他们亲眼看着那些糟粕被焚。”
“至于人……父皇素来仁厚,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便是。”
始皇帝盯着六子看了良久,忽然意味深长地道:“子夜,你比朕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赢子夜垂眸:“儿臣不敢。”
始皇帝嘴角微微上扬,冕旒下的目光如电般射向赢子夜。
“然而你可知,若行此举,你定会遭到天下人口诛笔伐!!!”
赢子夜立于玉阶之下,玄色朝服纹丝不动。
他微微抬头,瞳孔中闪过一丝决然:
“儿臣自然知晓,不过个人功过,留给后世之人去评断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2章儿臣以为:无用之书,可焚之!(第2/2页)
“好!”
始皇帝突然大笑,笑声震得殿内烛火剧烈摇晃。
他宽大的袖袍一挥,玄色龙袍上的金线龙纹在火光中熠熠生辉,“朕准了!你尽管放手去做!”
“谢父皇。”
赢子夜深深一揖,转身退出大殿。
玄色衣摆扫过光洁的玉砖,发出细微的声响。
殿外秋风瑟瑟,扶苏一见赢子夜出来,立刻踉跄着上前:“六弟!父皇他……”
赢子夜冷漠地环视跪在地上的儒臣们。
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此刻都屏息凝神,眼中满是希冀与恐惧。
他转向扶苏,声音平静得可怕:“父皇之怒已经平息。不过……”
这个“不过”让所有人心头一紧。
“儒家之中不该存在的那些糟粕,便焚了吧。”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震得众人面色剧变!!!
淳于越直接瘫软在地,老泪纵横:“六公子!那些都是圣贤典籍啊!”
扶苏也变了脸色,急忙拉住赢子夜的衣袖:
“六弟!能否再向父皇求求情?这些典籍……”
赢子夜轻轻拂开扶苏的手,头也不回地离去,只留下一句冰冷的话。
“长兄,适可而止。”
扶苏踉跄着站在原地,望着赢子夜远去的背影,整个人如坠冰窟!
身后传来儒臣们此起彼伏的哀嚎:
“长公子!救救儒家典籍啊!”
“那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圣人之言啊!”
“我等愿意以死谢罪,只求保全典籍!”
扶苏猛地转身,温润如玉的面容此刻因愤怒而扭曲:“闭嘴!”
这一声怒喝,让所有儒臣瞬间噤声。
“今日之祸,皆因你们胆大妄为!”
扶苏的声音颤抖着,眼中满是痛心:“你们以为跪宫请命是在维护礼法?这是在毁我儒家根基!”
淳于越老脸惨白,匍匐上前想要解释:“长公子,老臣……”
“够了!”
扶苏踉跄后退一步,宽大的衣袖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你们…你们难道真想看到儒家彻底除名吗?”
这句话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儒臣的侥幸!
他们跪在地上,面如死灰,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扶苏看着这些曾经教导自己的老师,眼中的怒火渐渐被深深的失望取代。
他缓缓摇头,转身离去时脚步虚浮,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
……
秋风卷着落叶,扫过宫前广场。
七十余名儒臣跪在寒风中,望着远处渐渐升起的黑烟——
那,是焚烧典籍的烟火。
他们终于明白,在绝对的皇权面前,所谓的圣人之言是多么脆弱。
淳于越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那是他亲手抄录的《论语》。
老泪滴在竹简上,晕开了墨迹。
他忽然想起赢子夜临去时那冷漠的眼神,那不是一个胜利者的傲慢,而是一种……
怜悯。
“我们错了……”
淳于越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大错特错。”
远处,扶苏孤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宫道尽头。
这位以仁厚著称的长公子,此刻终于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帝王之心如渊”。
而他更清楚的是。
从今日起,大秦的朝堂,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