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袁崇焕的小心思
簡繁轉換

第120章袁崇焕的小心思

毛文龙率兵在鸭绿江以南,朝鲜北部地区袭扰和狙击黄台吉率领的后金抢粮队,第一份捷报,通过水路,很快传到了山海卫城,直禀平辽局和平辽都司。

孙承宗丶喻安性和马世龙大喜。

这是全面开花啊!

自从去年冬天辽南丶辽西相继大捷后,身为偏师的东江行司也打胜仗了,平辽局势一片大好!

孙承宗欣喜之馀,除了上报制置司,还下令都司各处通报。

宁远城很快也收到了这份通报。

这一日,宁锦行司制置事兼指挥副使丶宁远守备何可纲接到命令,匆匆赶到宁远城行司衙门。

进到前厅,何可纲看到里面坐着宁前兵备道丶行司制置使袁崇焕,行司制置副使兼指挥使尤世威,宁前兵备道参议丶行司制置金事兼长史毕自肃,行司制置金事兼指挥副使丶

锦州守备左辅,行司指挥事丶塔山城守备朱梅..:

行司大员们都在。

自从朱由校亲临山海关,钦定平辽局和平辽都司的职责,平辽局负责大事决策,平辽都司负责执行以及战事指挥后,各处也跟着改变。

宁锦战区的指挥权在行司,制置使丶副使和金事组成的制置处,负责决策;指挥使司负责执行和日常管理。

袁崇焕的宁前兵备道丶毕自肃的宁前兵备道参议都成了有名无实的职位,

至于民政?

宁锦行司所辖的广宁中左所城,改名凌河城,广宁中丶左卫城改名锦州城,广宁右屯卫城改为锦东城。

这三座城成三角品字形,依靠大凌河和小凌河天险,作为宁锦行司的桥头堡。

宁远卫城(兴城)背靠觉华岛,成为行司的指挥中心。

在宁远城和锦州三城之间,有一座宁远中左所改成的塔山城,是往来联系的枢纽。

宁远城与山海卫城之间,有一座广宁前屯卫改成的绥中城。

这就是整个关宁锦战区的要塞据点构成。

在七月份,孙承宗出京回镇,当即奉诏把宁远锦州一带的二十多万百姓,全部迁移回关内。部分成为滦州煤铁局职工,部分以兴农局农场安置在冀东一带。

朱由校的旨意说的很直白,辽西一带,会成为大明与建奴丶蒙古三方来回拉锯的战局,安置百姓在那里,是害了他们,也会影响驻军作战。

现在整个宁锦行司只有兵,没有民,也就无所谓民政。

行司长史毕自肃,也成了行司大管家,负责粮辐重接收和分发。

何可纲走进前厅,叉手长揖,向上司袁崇焕丶尤世威和毕自肃行礼。

在宁锦各军完成整编后,赵率教丶杜文焕丶黑云龙陆续被调走,宁锦行司统兵指挥作战的将领就换成尤世威丶何可纲丶左辅丶朱梅等人。

待最后进来的何可纲坐下后,毕自肃开口。

「诸位,都司通报的东江行司捷报,大家看到了吗?」

何可纲和其他人连连点头,他心里猜测,今天会议可能是行司对东江行司经验的」学习会议」。

自从成立平辽局和平辽都司后,这样的学习会几乎三天开一次。

学习皇上的圣谕,学习平辽局制定的战略,学习新的战略战术,学习辽西行司作战经验,学习辽南行司作战经验..:

统一思想,学习经验,领悟精神,贯彻执行..:

行司开完,宁远守备一丶二丶三师,锦州守备一丶二师,凌河丶锦东丶塔山丶绥中守备旅也要组织学习,团丶旗丶队逐级学习..:

你可以说这样的学习繁琐,有时候会让人心烦,

但是你不得不说,它十分有效果。

在何可纲看来,就跟和尚念经一样,把一些必须注意的话,来回不停地在你耳边念,

还要让你去下属耳边念,一级级往下念。

念多了你心里也信了,话里说的有些事也在心里重视起来。

念多了你也知道,什麽事可以做,什麽事努力争取去做,做了有大好处;什麽事不可以做,做了是要死人的..:

学习使人进步,多学习别人的作战打胜仗的经验,自己也能跟着进步。

只是各行司都在打仗,都打了胜仗,唯独囤积最多兵马的宁锦行司一直没有打仗,只是不停地训练丶操演和学习。

何可纲觉得十分遗憾。

组织学习的毕自肃把都司下发的学习材料念了一遍后,袁崇焕提纲领讲了一通,尤世威以下,何可纲丶朱梅丶左辅等人一一讲话,说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大家都是战场宿将,对于东江行司如何打仗,为什麽能打胜仗,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领悟。

两位书吏在旁边不停地记录。

学习完后,何可纲心里猜测着,袁指使和毕长史会不会留大家吃顿饭?

宁锦行司的补给转运现在全靠觉华岛和海运。

都司把大量物资运到觉华岛,再由觉华岛转运中心,分别用桨帆船运送,沿着大小凌河运至靠看河边的锦州丶凌河和锦东三城。

塔山城就在海边,绥中城离海也近,旁边还有条入海的六州河。

六州河虽然没有大小凌河水面宽,但三四十米宽的河面丶至少两米的水深,足以让河船驶入。

宁远城(兴城)在海边,城边也有一条河流..:

依靠海运丶水运,加上改革一新丶由熊阎王主持的平辽局军需厅,转运效率远超此前的户部丶巡抚等有司,宁锦行司各城粮草辑重不愁。

袁崇焕和毕自肃有时候会设宴招待开会的诸将,「促进感情」。

毕自肃跟袁崇焕交换一下眼神,开口道。

「学习已经结束,现在讨论机要事宜。」

机要事宜?

有什麽机要事宜?

毕自肃扫了一眼众人,授着胡须悠然地说:「冬季攻势,我军与建奴攻守易型。本官与袁制置商议,宁锦行司当要主动出击,扩大战果,为平辽大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几经商议,袁制置和本官,意欲重筑广宁卫(北镇)和义州卫(义县)两城,以此为依托,在三岔河河西再筑两到三个卫城,把战线推前到三岔河,与建奴隔河相对。

这是大事,袁制置的意思是我们行司内部先议一议。」

袁崇焕扫了一眼众人,开口道:「毕长史说的很清楚,大家有什麽意见说一说吧。」

何可纲与尤世威丶左辅丶朱梅对视一眼,心里复杂万分。

尤世威是宁锦行司第二把手兼指挥使,也就是打起仗来,他要负责实际的作战指挥。

「毕长史说的这个事,本官今日刚听到,此事关系重大,事关宁锦行司的防御前移,

一时半会,本官也不定,还是先听听其他同袍的意思。」

尤世威的话暗含抱怨。

我是行司第一副手,作战指挥官,这麽大的事居然不事先跟我通个气,会议上才突然提出来。

你这不是搞突然袭击吗?

尤世威是榆林卫将领,辽东军兴后做为西军援军被调过来。

何可纲和朱梅都是辽东本地武官出身,左辅虽然也是榆林卫世袭武官,但是早年就一直在辽东任职作战。

他们三人被袁崇焕举荐提携,视其为恩主。

尤世威被都司调来行司,也算是一种钳制。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打定主意先不开口,等你们说完我再说。反正你们的话加在一起,也没有我的话在平辽局和都司有分量。

左辅和朱梅相继发言。

「此举是好事。宁锦行司仅六城而已,数万兵马挤在沿海狭长一线,回旋馀地狭迫,

如此困地死守,也不是办法。

不如趁着其它行司大捷,建奴胆怯心悸,扩大战果。」

「末将也赞同...把战线推至三岔河一线,与建奴隔河相望,随时可以各行司配合,

对建奴作战,克复辽土,完成平辽大业。」

听着左辅和朱梅极力赞同的话,何可纲坐立不安。

何可纲猜出袁崇焕和毕自肃提出此建议的心思,贪功。

其它各行司打的有声有色,捷报连传。

尤其是辽南行司孙传庭,辽西行司卢象升都是袁崇焕和毕自肃的晚辈,东江行司毛文龙更是袁崇焕厌恶丶毕自肃不屑之人。

他们连战连捷,立下赫赫军功,袁丶毕二人心里能不急吗?

左思右想,定下这个计策,重筑广宁城,把战线推到三岔河一线。

可是广宁城是那麽好修的吗?

战线推到三岔河一线,没有缓冲之地,如同一把匕首直接抵在建奴的胸口上,他们能不急吗?

狗急跳墙,建奴届时倾巢出动,官兵王师在野战之中能打得赢吗?

何可纲想出声反对,可袁崇焕是他的恩主,出声反对,会不会恶了关系?

可是不说,何可纲觉得如在喉。

终于,何可纲开口了。

「袁制置,诸位,何某觉得此举欠妥。」

此言一出,众人神情微变,都静静地等着他的下文。

「朝廷把兵马收缩在宁锦六城,依托大小凌河天险,背靠海运,目的就是收缩兵力,

加强防御,减轻负担。

广宁等地,远离沿海,地域广,回旋馀地大了,可是需要守御的兵力多了,反而分散了,粮草供给也变得困难,会被建奴各个击破。」

何可纲出言反对,让袁崇焕措手不及,脸色闪过色,授着胡须阴沉着脸默不作声。

左辅连忙出声反驳:「广宁等城有三岔河天险,地利全在我方。至于粮草,辽西沃野数千里,届时把数十万辽人再迁回去军屯,拓荒垦耕,兵农合一,行辽人守辽土之法。

守护家园,辽人必定会奋不顾身,英勇向前,届时粮草不愁,兵力不愁...」

何可纲毫不客气地说:「辽人守辽土,皇上圣训里早有阐明是妄言。近百万辽东军民,守住了辽东了吗?

百姓终究是百姓,再如何军屯,也难复国朝初年卫所军屯时的情况。而今建奴凶嚣,

边军招募苦练的正兵与其对战,都难敌其锋芒。

军屯百姓,半农半兵,如何对战?

最后还不是或奔逃千里,死伤惨重;或被俘成为建奴奴隶,反而为建奴送去有生力量北朱梅说:「就算不行辽人守辽土之法,我们也应当趁机扩大战果。

三岔河河宽数里,天险地利远胜大小凌河。

我们在三岔河西岸连筑坚城,扼守天险,加上水师辅助。退可拒保宁锦山海关和京畿腹地;进可俯视辽东,威胁辽阳丶渖阳等建奴腹地。

等到时机成熟,辽西丶辽南丶东江行司兵马并出,建奴疲于应付,我们就可主力尽出,克复辽土。」

何可纲冷冷一笑:「在三岔河西岸筑坚城,建奴会眼睁睁看着我们筑?

从无到有,需要耗费十万民夫,无数材料,用时持久。建奴随时可以渡河攻击,那时怎麽办?

与建奴野战,谁有这个把握?」

左辅说:「何守备,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冬季攻势,我军不大获全胜吗?建奴何足惧!」

何可纲愤然道:「冬季攻势,全在皇上运筹惟,趁的是建奴主力北上,兵力空虚,

又轻敌疏于防备,这才获胜。

真要是正面对战,谁有把握,你,你?」何可纲指着朱梅丶左辅说,「贪功冒进,这是皇上圣训里列出的我军十三弊端之一,真得不能再犯了。」

朱梅和左辅脸色变了变,不再开口。

袁崇焕脸色也来回变了变,最后和气地说:「何守备一言,道出了我们考虑不周,此建议就此作罢。」

尤世威在一旁突然开口:「袁制置,此建议大体可能不妥,但是我们可以稍加修改,

可能也不失为一个良法。」

袁崇焕丶毕自肃丶何可纲丶朱梅丶左辅都转头看向他。

怎麽修改一下就成了良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