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4章
簡繁轉換

秦牧的声音不高,平静得像一池秋水,可是当他开口,殿内的喧哗忽然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住,逐渐收拢为一种期待的静默。他并非念佛号,也没有搬出什么高深的道家术语,只是从怀中掏出几页泛黄的经文影印,像是在器殿这一方金属与火的殿堂里,投下一枚与众不同的种子。

他先引心经的句子,语音清晰而不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他说到这里,抬眼看向秦奋掌中那块黑耀石,淡然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物亦如是,若执矿之色相为真相,则离真理甚远。”

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器殿的几位长老脸色微变。有青年人轻声嘀咕:他竟在器殿之内念心经,这不是信仰之地该有的仪轨吗。秦奋脸上先是轻蔑,随后有些不耐:“牧弟今日学起经文来了?你拿金刚经与我争黑耀石的价格,莫非要以空打败现实?”

秦牧并不正面辩驳物质的价值,他以法华经的眼光把话题拔高到存在与佛性的层面。法华云,诸佛以一乘法示众,众生本有佛性,种种相是度众之方便。秦牧说:物之所以贵,在于缘起。黑耀石之所以能拍出天价,是因市场、**、权力、文化等条件相互作用造成的共业。若有人只见其色、迷其价,而不见其背后的缘起因缘,那他便与众生执相无异。所谓价值,不过是众缘会聚时的一道幻象。如若以幻为真,人则为幻所役。

他又援引坛经中六祖慧能的言说,语气温和却不容违逆:坛经劝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戒执于文字。慧能语重心长,告诫弟子莫被外相所迷,莫以经文为障。秦牧并非要全然否定文字,他强调的是,文字和法门是指路的火把,而非要人终身抱着火把不放,误以为火把就是路。炼器亦是如此。荣华与器材是外因,工匠的心念、匠心与工艺才是成器之本。若工匠以物质为寄托,心被财色攫取,其技反而不纯,器成而心不成,所谓大成反而难得。

他又提及「二諦」的思想,解释凡俗世界的二重真理。世俗真理讲到黑耀石在市面上确有巨大交换价值,器殿的秩序也以此为准则;究竟真理则教人认知一切法无自性,依缘而生、依缘而灭。秦牧说,懂得二谛的人既不蔑视世俗的价值,也不为世俗所执。真正的工匠能在世俗中运用资源,却不为资源所奴役;他把资源视为条件,而非自性存在。

他把论证收束到炼器与人性的关联上。一个器物,真能耐人心者,不是材质的稀罕,而是匠者的心念。匠人若如佛所言行“无我”,放下名利,心念纯净,器物能传达那份纯度,令人动容。若匠者心中尽是炫耀与攀比,那么他即便以千年寒铁和稀世宝石为炉,炼出的也不过是一具浮华的壳。秦牧的语气不带怜悯,也不带挑衅,只像一面镜子,将台下众人的面目映出。

他引心经、法华、坛经并非卖弄学问,而是把三经的要义编织成一个论点:物之贵非固有,心之清净方显器之真。接着他又引用几句容易理解的比喻。他说,若把黑耀石比作镜子,人在镜前看见的都是自己内心的**;有人以镜自娱,有人以镜照己,最终两者的命运不同。以镜为偶像则迷,视镜为工具则明。器殿是炼器的镜地,应当反观匠心,而不是以镜推人。

玄幻:这里的渣渣有点粘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