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光刻机哪家强?着急的台积电
簡繁轉換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38章光刻机哪家强?着急的台积电

张少华的动作很快,他亲自带着熟悉光刻机的几名工程师,在美利坚丶欧洲和东瀛出差了半个月,就给江辉带来了几个方案。

「江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利坚的GCA丶欧洲的阿斯麦和东瀛的尼康丶佳能,它们四家的光刻机技术是最先进的。」

「其中美利坚的GCA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制造出了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并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

「那个时候,伴随着半导体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光刻机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作为GCA供应商的尼康和佳能也开启了光刻机的研发。」

「现在尼康和佳能已经有点后来者居上的局面,美利坚GCA则是陷入到了经营不善,去年开始大幅度的裁员。」

「所以我觉得美利坚GCA的光刻机,可能只能作为一个竞争备份的选择,不能最终采购。」

张少华出差了一圈,回来报告的东西,自然是言之有物。

光刻机是晶片生产加工之中最关键的设备,也是张少华这一次出国考察的重点。

只有先敲定了光刻机的采购方向,后续其他配套的设备才比较好确定。

要不然定下了不是那麽重要的设备,结果因为匹配问题影响关键设备的采购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六十年代的时候,飞利浦旗下的一家小公司Natlab同样意识到了机遇,并迅速启动了光刻机制造计划,而它正是现在光刻机行业的后起之秀阿斯麦的前身。」

「1967年,Natlab研制出光刻机原型。」

「不过由于在精密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Natlab的光刻机在精确度上比同行们表现得更好,实现了位置移动10厘米而位移偏差只有0.1微米的精度。」

「但是这项技术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反而是其他层出不穷的技术问题让光刻机的大规模生产变得艰难。」

「所以一直到七八年前,美利坚依旧保持着在光刻机生产领域的优势。」

「根据我们这一次调查了解到的信息,在1981年,美利坚GCA的光刻机销售额已达到1.1亿美元,3年翻了近10倍。」

「而东瀛人的努力也卓有成效,尼康在1980年推出第一台步进式光刻机。」

「这种高性能光刻机在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上更加优异,并迅速占据市场。」

「与此同时,欧洲那边光刻机企业实现了整合,基于Natlab成立的阿斯麦,在第一任CEO贾特上任后,通过严格把控工作流程和打通供应链,解决了光刻机大规模生产的难题。「

「同时,阿斯麦通过产业升级推动新一代光刻机提升对细节定位的精度要求,让它们的技术优势终于开始显现。」

「在这之后,依靠不断投入研发资金,继续解决供应链问题和开拓市场,阿斯麦的光刻机销售逐渐好转。」

「去年的时候,阿斯麦在与台积电的合作中受益,到现在为止,它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5%左右。」

「我觉得岭南半导体的光刻机,也可以考虑阿斯麦。」

张少华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快速的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很显然,通过对比他发现阿斯麦的技术方向更加先进,岭南半导体今后要跟南山设备合作开发自己的光刻机等设备的话,基于一个相对先进的技术路线去发展,肯定是更好的。

「放弃美利坚GCA,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在走下坡路的企业。」

「不过东瀛的尼康和佳能,现在应该是处于如日中天的局面。」

「我们从他们那边采购设备的话,是不是会更加便宜?」

不管是哪一家光刻机厂家,江辉肯定都是不待见的。

但是现阶段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花钱从他们那边购买。

虽然后世阿斯麦是光刻机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但那是后世,不是现在。

整个八十年代后半期,东瀛的尼康和佳能才是这个领域的王者。

「厂长,我们也确实是有考虑尼康的光刻机,东瀛的NEC以及日立半导体等好几家国际先进的半导体企业使用的光刻机都是尼康生产的。」

「但是尼康的光刻机,更多的是在之前的技术路线上进行优化,创新能力不足,做事相对保守。」

「我觉得用尼康来打压阿斯麦,为我们争取更好的价格是可以的。」

「采购尼康的光刻机来自己使用,也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但是基于尼康的光刻机来开发更加先进的产品,恐怕就比较困难了。」

张少华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江辉的反应。

在采购领域,多家对比之下你还坚持要找某一家,这是很容易让人怀疑背后是不是有故事的。

讲真,张少华还真的担心江辉怀疑自己,那就太冤枉了。

「东瀛企业确实是比较保守,更多的是讲究精益求精,创新上面有所不足。」

江辉认真的听着张少华的报告,表示出了高度的认可。

他还能不清楚未来光刻机的发展方向?

尼康和佳能现在如日中天,但是进入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固执己见的实施过去的技术路线,不愿意去变革,最终被阿斯麦给逆袭了。

等到后世,在高端光刻机领域,基本上已经没有尼康和佳能的位置了。

「是啊,反观阿斯麦的光刻机,由于技术路线相对先进,只要不断的做一些完善,最终还能实现加工精度的再一次提升。」

「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张少华听了江辉的话,心中松了一口气。

看来江辉果然跟自己说的那样,完全信任自己去打理岭南半导体啊。

「那你们尽快的跟几家光刻机厂家都展开报价,充分的利用信息差异,把我们的订单给确定下来。」

「适当的时候,如果做一些让步能够加快我们设备的交货时间,也是可以接受的。」

江辉生怕夜长梦多,到时候定金都交了,却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办法收到设备,那就太可惜了。

现在已经1988年了,这种风险绝对是非常大的。

「厂长,还有一个事情我们可能需要引起注意。」

陈庆祥在旁边插了一嘴,「阿斯麦现在的光刻机,最主要的客户就是台积电。」

「而我们岭南半导体的业务发展方向是晶片代工跟自己设计生产同步展开。」

「其中晶片代工业务跟台积电是有竞争关系的。」

「不知道这会不会给我们跟阿斯麦的光刻机采购带来一定的风险。」

商场上面,什麽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陈庆祥这个技术男现在已经开始强迫让自己具备一定的商业思维。

今天尝试性的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给说了出来。

「如果我们一直从阿斯麦采购光刻机的话,这个风险还真是存在。」

「不过考虑到后续南山设备跟岭南半导体那边会共同开发属于自己的光刻机。」

「那麽台积电和阿斯麦那边带来的风险就是完全可控了。」

「如今的阿斯麦,毕竟还是属于全球光刻机行业的弱者,急需更多的订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江辉稍微思考了一下,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意见。

台积电刚刚起步,阿斯麦也还不是光刻机巨头。

陈庆祥的担心,不会那麽快的发生。

……

「社长,我从尼康那边得到一个消息,华夏的岭南半导体在找他们洽谈采购最新的光刻机的事情。」

「按照尼康那边反馈的情况,华夏这一次准备投资修建1.8微米制程的晶片工厂。」

「这已经是国际上最主流的生产工艺,比去年台积电和三星投资的晶片工厂的工艺还要更进一步。」

佐野三木作为日立半导体事业部销售部负责人,对于行业内的动态自然是很关心。

这几年,动作最大的美利坚这个老对手就不用说了,德州仪器丶英特尔等公司的一举一举,佐野三木都有安排人盯着。

而亚洲这边的情况也开始发生变化。

高丽的三星电子孤注一掷的加码半导体产业,大有想要超越东瀛企业的想法。

而台积电的出现,更是给晶片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玩法。

这些都引起了佐野三木的高度关注。

本来岭南半导体这麽一家华夏的半导体企业,是不知道日立半导体这边警惕的。

毕竟华夏的半导体技术水平跟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可是去年开始,岭南半导体横空出世,导入的新设备一下就把华夏的半导体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不过跟东瀛这边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

所以佐野三木也只是保持了关注,并没有特别的紧张。

现在过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岭南半导体就开始考虑导入1.8微米制程的晶片设备,那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现阶段国际主流的先进工艺,虽然已经有不少厂家掌握,但那些厂家都是国际主流的半导体巨头。

「岭南半导体的动作那麽大?」

「他们去年才成立吧?」

「第一条生产线估计都还没有量产,就迫不及待的要导入新的工艺?」

小池太郎愣了一下,脑中快速的回想了一下跟岭南半导体相关的信息。

这家工厂的相关情况,之前佐野三木也跟他汇报过,他多少也有点印象。

毕竟是华夏工艺最先进的工厂,还是值得关注一下的。

只是他没想到那麽快就又听到了岭南半导体的信息。

「是的,它们第一座工厂的设备,应该也是还在安装之中,没有正式的量产。」

「以华夏那技术水平,要完全让这一座工厂达到原本的工艺水平和良品率,至少也是需要一年的时间。」

「也就是在今年之内,岭南半导体都不足以形成3微米制程的工艺技术。」

「现在直接开始洽谈采购1.8微米制程的设备,这样子的激进做法,我觉得值得警惕。」

佐野三木从岭南半导体的身上看到了高丽三星电子的一些影子。

这种跟市场主流的发展节奏不吻合的企业,往往就是行业内的变数。

对于日立半导体来说,显然是不想看到有那麽多的变数出现。

「按照你这个说法,它们就算是今年顺利的采购了1.8微米制程的晶片设备,也没有那麽进入到量产状态。」

「就算是激进一点估计,那也要去到1990年左右才能量产,要是不顺利的话,甚至去到1991年或者1992年都是有可能吧?」

小池太郎结合自己的经验,快速的给出了判断意见。

「是的,我也是这麽认为的。」

领导的判断自然是没有毛病,佐野三木直接当了应声虫。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等到几年之后,行业内的晶片制程肯定已经是1微米,甚至是0.8微米等更加先进的水平,甚至开始进入到纳米时代。」

「岭南半导体的新生产线,投产开始就落后于行业,对我们的威胁应该是很有限的吧?」

「现在他们急急忙忙的投资那麽大的资金去采购新设备,肯定也会耽误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看着就行,不需要跟尼康那边打招呼,让他们做什麽特别的手脚。」

小池太郎知道佐野三木今天过来跟自己汇报这个事情的目的。

不等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就把自己的意见给了出来。

对此,佐野三木自然没有什麽特别好说的。

只是,并不是每个半导体企业的看法都是跟日立半导体那样子。

像是台积电,此时的危机感就非常的强。

……

「张总,岭南半导体那边突然很激进的跟各个设备厂家接触,要直接引进当下主流的晶圆和晶片加工设备。」

「我感觉对方这一次是冲着我们来的。」

曾凡尘自从知道岭南半导体也要搞晶片代工业务开始,就高度重视大陆地区的这家半导体企业。

虽然他心中有很多疑惑,觉得岭南半导体应该没有办法那麽快就搞出属于自己的半导体工厂出来。

但是考虑到岭南半导体母公司宝马科技这几年的光辉业绩,他还是比较担心的。

「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岭南半导体现在正在修建的工厂,引进的是美利坚那边的二手4英寸晶圆设备和3微米制程的晶片加工设备吧?」

「现在工厂都没有投产,就那麽迫不及待的想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这个玩法确实是让人很困惑。」

「不过按照正常的发展节奏,它们就算是采购了这些先进的设备,也没有办法那麽快把产品给生产出来吧?」

张中某的这个看法,跟日立半导体那边到时有点相似。

毕竟万物的发展都是渔鸥一定规律可言,只要跟着这个规律去做判断,基本上不会有特别大的错误。

「是的,从4英寸晶圆到5英寸晶圆,从3微米制程到18微米制程,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变化。」

「背后需要付出的技术努力是非常巨大的。」

「岭南半导体的这个搞法,我也觉得不会成功。」

「但是这样子的做法,我担心会扰乱晶片代工市场的节奏。」

「到时候我们的客户看到岭南半导体的一些信息,可能会给我们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

「这相当于凭空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曾凡尘的这个说法,显然也是挺有道理的。

不管是哪个客户,看到自己的两个供应商里面,其中一家有更加先进的设备,那肯定会要求另外一家也引进。

要不然的话,就不会优先考虑跟你合作了。

可是对于台积电来说,第一步的投资都还没有那麽快收回来,技术也没有完成消化。

现在要直接上马第二步的投资,难度是非常大的。

毕竟它们的投资跟岭南半导体不一样,不是一个人说了就能开干。

「针对这个局面,你有什麽具体的想法吗?」

发现问题是为了把它解决。

张中某是绝对不允许有人破坏台积电的发展大局。

它们刚刚拿到了英特尔的订单,准备大展拳脚的开启晶片代工业务,给行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玩法。

要是刚刚开始就被岭南半导体打乱了节奏的话,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光刻机丶蚀刻机等关键的半导体生产设备,世界上能够生产的厂家也就那麽几家。」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设备的角度考虑,让这些设备厂家不要把如此先进的生产设备卖给岭南半导体?」

台积电作为行业新入局的玩家,对于设备厂家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

不像是英特尔这些巨头,有很大的影响力去左右设备厂家的一些决定。

所以曾凡尘也就只能从其他的一些方向上去努力。

「你说的具体一点?」

「没有足够的压力和说服力,那些设备厂家不会放着有钱挣不去挣的。」

张中某想到当初自己去跟各个设备厂家洽谈业务的时候的场面,心中对那些设备厂家的想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指望他们主动的去打击岭南半导体,这完全是不符合人家利益的事情。

「以前西方的各种先进设备,是不允许轻易的进入到大陆市场的。」

「这几年相关的管控慢慢的放松,甚至是基本上处于消失状态。」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来做点文章?」

曾凡尘这麽一说,张中某眼前一亮。

他在美利坚工作了那麽多年,自然很清楚曾凡尘这话背后的意思。

从大的方向上面来说,这个事情是完全有可能的。

特别是现在的国际环境跟几年前发生了变化。

美利坚之前是面临了北极熊的巨大压力,所以跟华夏全方位的开启了蜜月期。

现在北极熊那边的情况虽然没有完全流传出来,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北极熊的日子没有那麽好过。

这麽一来,美利坚的压力,自然就小了。

当初是为了打压北极熊,所以拉着华夏一起努力。

现在失去了打压的目标,或者打压的难度大幅度下降的话,那麽拉拢华夏的意义就慢慢的消失了。

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有文章可以做。

「可以先去试一试,不过估计不会那麽快的起到作用。」

「不过哪怕是这一次起不到效果,下一次能有用,我们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反正这麽做了对台积电没有任何的坏处,只有好处。

甚至将来美利坚那边相关部门还会觉得台积电提前觉醒,做的很对呢。

……

「史密斯,关于岭南半导体那边计划导入的二期工程,你觉得我们要不要干预?」

作为美利坚大使,伍德科克对于两国关系的变化是最敏感丶最清楚的。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他已经知道国内在重新考虑一些对待华夏的政策。

虽然这些政策不会那麽快出台,但是作为大使,他肯定是要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情。

「我觉得是不是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岭南半导体的动作是很大,口号叫的很响亮,但是最终会搞成什麽样子,其实不好说。」

「半导体产业的门槛,比他们想像的要高很多。」

「之前集合全国之力都没有让华夏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来,现在依靠岭南半导体一家的实力,就想在短短几年内追上世界先进水平,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史密斯很是肯定的给出了自己的回覆。

在他看来,岭南半导体现在完全就是人傻钱多,在做胡乱的投资,没有必要引起重视。

「你这麽说倒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之前华夏上马了不少的项目,但是最终都慢慢的下马了。」

「像是晶片加工使用的光刻机,之前华夏的四机部和科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想要开发世界先进的光刻机出来。」

「最终折腾了好几年,却是只折腾出相当于我们六十年代水平的第一代光刻机的样机。」

「别说追上世界先进水平了,就连二流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

伍德科克跟史密斯搭档了那麽多年,对于史密斯的专业能力还是非常相信的。

既然史密斯这个华夏通都觉得岭南半导体搞不出什麽名堂出来,那麽自己的担心就有点多虑了。

有这个精力,倒不如多去关注一下华夏跟北极熊之间不断加强的联系。

看看背后到底有没有什麽大动作。

把这些信息汇报给国内,也许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本章完)

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