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山与其裨将互为掎角,分驻两城,时逢天灾大疫,桂鸿山两部被围困城中。坚守之下,水粮断绝,只好痛杀战马,以马血煎药……收效甚微。死伤不计其数。”
皇帝以盖碗轻拨碧茶,动作赏心悦目,全无声响。
赵怀义:
“朝廷失信九关,裨将欲反,桂鸿山传令当夜杀马饱腹,次日背水一战,杀出重围。抚兵之后,桂鸿山自当前锋,率军突围。谁知裨将因疫病蔓延,手下士卒死状惨烈,锐气早已受挫,无心再战,次日违抗军令,调头弃城而逃,以致桂鸿山前锋刚出,中军与后军悉数不见。后方无人,桂军险些覆没敌手,幸亏撤退及时。”
“桂鸿山……也负伤了。此事不假。”
皇帝听过,面色如霜,良久不出一言。
赵怀义无法忍受这样难挨的沉默,他想试探地说点什么,皇帝却开口了:
“朕知道了。”
一转瞬间,皇帝又温声问他:
“此事,赵卿怎么看?”
“……情有可原。”同为将者,赵怀义坦诚道。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他怎么能眼看自己的部下困死城中?
桂鸿山一定也不会。所以桂鸿山身先士卒,率部突围,难怪深得人心。
他不得不服。
皇帝阖目。
似乎也认可他说的话。这让赵怀义有些沉重的心情稍微好转。他悄悄去窥视皇帝的脸,又不是很敢,目光便只落在皇帝脖颈处。玄色交领之下,一痕窄细淡金色里单隐约可见,脖颈处,一小片肌肤,光洁如瓷,以及……
斑驳红痕。
如此暧昧。
赵怀义已经成家,不可能不知道那是什么……他猛地移开视线,心头如同千万铁骑奔腾而过,朦朦胧胧,他脑中浮出个荒谬的猜想。
礼部提了三次让皇帝选婚,都不了了之。那时他以为也许皇帝喜好风雅,又心气高傲,寻常闺秀或许入不了法眼,可能要从身边聪颖灵慧的女官中挑了。他来过朝德殿几次,却没见过女官伺候在侧。
他脑中无端浮出了方才他来时与他迎头相对的一道身影,穿鹿皮色锦袍,那么高挑。
……不可能!
赵怀义心下立刻否认,旋即,莫名如释重负。
“赵卿?”
皇帝奇怪地唤他。
如一线游丝将空中风筝拉扯,赵怀义脑中奇怪的念头转瞬消散,注意力也随这道声音,被拉扯回现实中。
“呃……”
“皇上,他带回来的那颗人头,臣也依照皇上圣命,找了去过边北的老将逐一辨认,的确是敌酋首领不错。桂鸿山战中负伤,臣已经私下找人查过那个叫作章见喜的军医,确实数次出入帅帐,为他包扎上药。”
皇帝虽然对桂鸿山封王加爵,无上天恩,但明显还有一些提防。不然也不会降下密诏,让他去查这些事了。
嗯,他方才那个可怕的念头实在荒唐。一定是不存在的。
赵怀义又一次放心了下来。
他很难说清为什么有种安心感,毕竟皇帝的事他本就无权过问。总之,在他心中皇帝高洁如鹤,怎么可能委身给一条……给桂鸿山呢?
临走时,素来五感敏锐的他听到一点隐约的银铃声,是从内殿传出的。
皇帝……怎么也会喜欢这种小玩意儿。
他偷偷瞟了一眼皇帝。
什么也没看出来。他满心疑惑离开。
--------------------
——
短小是因为双更()
第76章融玉07白衣
========================
赵怀义步伐利落离开,承福缓慢挪步进来。
收去茶盏的时候,皇帝不知在沉思什么,竟一时未察觉他的到来。等他不小心将白玉盖碗碰出些声音,皇帝才仿若回神。
“赵怀义的家眷已经都在京中安顿了?”
皇帝忽问。
“是,自皇上赐他将军府以来,他的家人也陆续上京安置。”承福颔首,“府中人口繁多,前几日管事去牙行又买了几名脚夫和下仆,以及三名小婢。”
纵然此刻没有什么人,承福依然压低了声音:“已遵照皇上御旨,那三名小婢是宫里事先就安插好的人。”
皇上面目和静,轻抚悬挂着的御笔,上面落了根并不太起眼的猫毛。
“将军府的风吹草动,及时报给宫里。”
承福承旨,正要出去时,皇帝忽然叫住他。却迟迟沉默着,良久没有御令下来。
隔了有一大晌,才听到皇帝轻声说:
“备驾。”
一向善于揣摩帝心的承福也有些茫然:
“皇上是要去……?”
皇帝站起身,走入日影之下,静立着。白猫无声跟来,也在他身边蹲伏,轻轻扫尾。也许是晃动的一抹柔白引去皇帝注意,皇帝目光垂落,看到猫,略展露了点笑容。
俯下身,皇帝抚摸着猫的脑袋。猫柔顺偏头,眯着眼睛享受亲昵。承福望着他,一瞬恍惚。
不论如何,青年回到这深宫,身份未改,无疑还是承载万民祈愿的一棚繁饰傀儡,一副华贵躯壳,别无选择。可短短数月,突罹大厄,使皇帝变了太多。
那躯壳之下,似乎有什么东西萌长而出,与从前并不相同。
短暂的安宁,使承福无端从皇帝身上望到了从前旧日——那时皇太子还小,私下里看到小兽时,也是爱笑的。今昔交错。承福出神怔愣。
而皇帝的声音在这时引回他的思绪:
“去钟毓宫。”
*
厚重的宫门闭锁已久,重新开启时门轴艰难摩擦滑动,显出缓慢与沉重,却因有宫人及时润油,倒没什么声音。
一线金芒透出。
燕琅玉忍不住微微眯起眼睛。
视野随宫门打开而逐渐开阔。金轮高远,落下金白色天光,有些刺目。适应须臾,中庭景色亦渐渐如同云雾散尽,清晰展现。
映入眼中,是几棵杏树。层叠翠叶,又抽出嫩芽。
树是老太妃绮年入宫时所植,伴她数十载深宫光阴。流年如水,朱颜辞镜,而杏树莘莘。斯人已入陵下安寝多年。听闻她薨时恰是暖春,贴身嬷嬷便于梓棺中随葬了一捧杏花。
燕琅玉缓步走近。
花期已经过了很久,树下泥土经过几日前的一场夜雨洗刷,仍有些潮湿。
春时落白飞雪,一场美景。宫人不忍扫去,如今低头看,隐约还能瞥见霜雪零落,满地枯涸。
满目萧索。
起初,燕琅玉的确不准任何人来打理。
一向温雅通透的皇帝于此事上显出不同寻常的偏执。
直至承福无意间提起,说皇上回銮,上苍喜悦,因此天降甘霖。今夏雨水丰沛,有几座荒宫砖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