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幻物”
簡繁轉換

银色的、紫色的、红色的......

长笛爆开化作的这些小小光点,逐渐从无序到有序,往《少年的魔号》封面那位演奏小提琴的天使汇流而去。

三人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然后看到那位小天使的手中出现...

范宁站在修道院的钟楼下,望着远处的群山。夜色如墨,风卷着寒意从石缝中渗入他的衣袍。他低头看了看怀中的羊皮纸,那上面记录着他破译出的旋律片段??与圣骸密室中那段神秘旋律极为相似的音符。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阿诺德悄然走到他身后,轻声道:“他们已经开始清查了。昨夜焚毁了三箱乐谱,其中有不少是百年以上的手抄本。”

范宁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抚摸着羊皮纸边缘:“他们害怕了。”

“不是害怕。”阿诺德压低声音,“而是……有人察觉到了什么。枢机团内部有分歧,琼大人似乎在试图控制事态。”

范宁终于转过身来,目光锐利:“她知道我藏了什么吗?”

阿诺德摇头:“还不确定。但她曾私下问我,你是否还保留着那份完整的补遗。”

范宁沉默片刻,缓缓点头:“她是个聪明人。她知道,真正的危险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它带来的认知。”

阿诺德皱眉:“那你打算怎么办?留下来,还是……”

范宁深吸一口气:“我必须离开。去往南方,去找那些被教会遗忘的地方。那里或许还有未被封存的旋律。”

阿诺德看着他,眼神复杂:“你要去寻找‘旧日之音’?”

范宁微微一笑:“如果那是通往真实的声音,我就必须听见它。”

---

当夜,范宁换上了一件普通的旅者斗篷,将羊皮纸小心地折叠后藏入内袋。他最后一次走进缮写室,环顾四周那些熟悉的书架、琴谱和墨水瓶,心中泛起一丝不舍。

但他知道,真正的音乐不在这里。

他走向侧门时,阿诺德已经在等他。

“我已经安排好了马车。”阿诺德低声说,“绕过北边的巡逻线,送你到城外。”

范宁点头:“谢谢你。”

两人并肩走出修道院,夜色下,城墙外的世界仿佛一片未知的深渊。范宁回头看了一眼这座他曾生活多年的地方,心中默念:愿音乐指引我的道路。

---

数日后,范宁抵达了南方的废墟之地??曾经辉煌一时的圣乐之城艾尔维恩。如今,这里只剩下残垣断壁,风吹过空荡的街道,带起尘埃与回响。

他在一座倒塌的教堂遗迹中找到了一间勉强可以栖身的小屋,并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

白天,他四处游走,寻找可能遗留下的古谱残片;夜晚,则独自弹奏那些尚未完全理解的旋律,试图捕捉那隐藏在音符背后的真相。

某夜,当他再次演奏那段来自《辩及微茫》的旋律时,忽然听到空气中传来一种奇异的共鸣??那不是风声,也不是琴弦的震颤,而是一种……回应。

他停下手中的琴键,屏息聆听。

那声音像是从地底传来,又像是从时间深处浮现。它带着某种古老而悲伤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被遗忘的故事。

范宁的心跳加快了。

他意识到,自己正在接近某个真正的秘密。

---

几天后,他在一处地下墓穴中发现了一块刻满符号的石碑。那些符号排列成一种奇特的节奏模式,与他在《辩及微茫》中发现的密码极为相似。

他取出炭笔,开始临摹这些符号,并尝试将其翻译成五线谱。

随着音符逐渐浮现,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这段旋律……比他在圣骸密室中听到的更加完整,也更加深邃。它不仅仅是音乐,更像是一种召唤??或者,是一段古老的对话。

范宁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南希的身影。那个女孩曾在梦中听见遥远的声音,而现在,他似乎也在倾听同样的旋律。

他终于明白,《辩及微茫》并非一本单纯的圣乐文献,而是一本关于“回应”的书。

音乐,不只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它更是世界对人类的回应。

---

翌日清晨,范宁在墓穴中醒来,发现身旁多了一张泛黄的羊皮纸。

他愣了一下,迅速展开羊皮纸,只见上面写着一段陌生却熟悉的旋律。

他立刻取出琴谱,开始演奏。

这一次,共鸣比之前更加清晰。他甚至能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在轻微震动,仿佛整座废墟都在苏醒。

忽然,一道低沉而悠远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你终于来了。”

范宁猛然抬头,四下张望,却看不到任何人影。

但那声音继续说道:“你听得到我们的旋律,说明你也属于这里。”

“你是谁?”范宁低声问道。

“我们是旧日的守望者。”那声音回答,“我们守护着那些未被人类理解的音符,等待着真正能够聆听它们的人。”

范宁的心脏剧烈跳动:“你们……是谁?”

“我们是音乐本身。”声音缓缓消失,“而你,范宁,是你选择了我们。”

范宁怔住了。

他终于明白,自己并不是偶然走上这条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命运的一部分。

---

数月后,范宁回到了北方,但并未回到修道院。他在一座偏远的小镇定居下来,开始教授孩子们真正的音乐之道。

他不再追求权力或认可,而是专注于让音乐回归它的本质??沟通、理解、回应。

每当夜深人静,他仍会弹奏那段旋律。有时,他会听到回应;有时,只有一片寂静。

但他知道,那扇门已经打开。

而他,将继续前行。

因为旧日的旋律仍在回响,而新的序曲,才刚刚开始。

---

镇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坐落在群山之间的一片谷地中。范宁租下了一间木屋,屋前种了几株野蔷薇,屋后则是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他每天清晨都会坐在门前的长椅上,调音、练指法,偶尔也会即兴弹奏些新谱的旋律。

孩子们总是围着他,好奇地看着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或是拨弄着竖琴的丝弦。他们中最小的不过七八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大多都没有接触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老师,”有个叫莉娅的女孩问他,“你说音乐是世界的回应,可我们怎么才能听懂它呢?”

范宁笑了笑,把竖琴递给她:“你听过风穿过树林的声音吗?听过雨滴落在瓦片上的节奏吗?那便是自然的旋律。只要用心去听,就能听见它在说话。”

莉娅接过竖琴,小心翼翼地拨动琴弦,发出一串叮咚作响的音符。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范宁看着她,心里涌起一阵久违的温暖。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到音乐的那一刻。那时的他,也是这样充满好奇,那样渴望去探索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意义。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宁的教学渐渐有了成效。孩子们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音乐,而不是单纯模仿或背诵。他们在田野里奔跑时哼唱自编的歌谣,在小溪边用石头敲击出节奏,甚至会在夜晚点起篝火,围着火堆演奏各自的新作品。

范宁欣慰地看着这一切。他相信,这才是音乐最原始的模样??自由、纯粹、充满生命力。

然而,他也清楚,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那天夜里,他照例弹奏那段来自《辩及微茫》的旋律。琴音在屋内回荡,窗外的风也仿佛随之低吟。

忽然,琴弦微微震颤,墙壁上的烛光晃动了一下。

他停下手,凝神聆听。

空气中有某种低沉的嗡鸣,如同心跳般缓慢而沉重。

接着,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做得很好。”

范宁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

外面漆黑一片,唯有远处的山峦轮廓隐约可见。他低声问:“你们一直都在吗?”

“我们从未离开。”声音答道,“只是你直到现在才学会倾听。”

范宁沉默了片刻,问道:“你们为什么要选择我?”

“因为你愿意聆听。”声音顿了顿,“而这个世界,太久了没有愿意聆听的人。”

范宁握紧了手中的琴杖,心绪翻涌。

他终于明白,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的身份,更是一个桥梁??连接人类与世界之间的桥梁。

“那么,接下来我该做什么?”他问。

“继续前行。”声音缓缓消散,“直到所有的旋律都被听见。”

---

第二天清晨,范宁召集了所有学生,告诉他们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

“老师要去哪儿?”莉娅有些不舍地问。

范宁蹲下身,轻轻抚了抚她的头发:“我要去更多的地方,寻找更多被遗忘的旋律。也许有一天,我会回来,带上新的故事和新的音乐。”

孩子们纷纷点头,有的孩子眼里含着泪水,但也有人兴奋地表示将来也要像他一样去旅行、去寻找音乐的秘密。

范宁收拾好行囊,背上琴匣,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小小的村庄。

然后,他转身,踏上通往群山深处的道路。

晨曦洒在他的肩头,风拂过耳畔,仿佛一首无声的序曲,在他心中缓缓奏响。

他知道,这只是旅程的开始。

而真正的音乐,才刚刚开始。

---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