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外交(上 下)
簡繁轉換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战场上得不到的,也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任何国家无论后面包装得多文明,最初必然是靠战争立国的,而战争的胜负多少,往往也决定其疆域,资源,历史评价。

哪怕历史上被认为最文明的大宋,也完全是靠战争立国的。

人们都知道陈桥兵变,却少有人知道陈桥兵变后国外虎视眈眈,国内变乱四起。

赵匡胤是靠着平李重进,平李筠,灭荆楚,灭南汉、灭后蜀、灭南唐等战争立国。

只不过人们下意识不想去提及那些残酷血腥的战争,只愿宣扬美好。

但就像辛劳之后才有美餐,普通人可以只记得一时美味,他却必须时时刻刻记得那份辛劳的重要。

因为他是负责打战的。

赵立宽在得到侯景、段思全的消息,在南方树林里发现大量军队后,当时就看了地图。

当天一面上奏,一面立即增派军队,命段思全,侯景占据要地,形成如果开打,对方有利的局势。

随后又下令让后方增造二十万支箭矢送来。

要不要打不一定,但要把有利条件都占据,同时随时准备好能打,随后才能去谈判。

在他看来,外交不能脱离军事保障与政治需求。

南下路上,路过一处驿站,当地的驿站的官员猎了野鸡,做了一道芋头炖野鸡款待他。

夜里大军在驿站南面的空地上扎营,火光连绵。

赵立宽喷着热茶,围着火炉吃驿站官员为他准备的芋头炖野鸡,他吃得很香,别有一番风味。

陪坐的有钟剑屏,孔方,还有曾雄等。

坐在一旁的孔方却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了几口问:“大师,这次大动干戈调兵南下要和占城山国开战吗。”

他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你有什么意见?”赵立宽问。

“我军连续作战半年多,继续打下去只怕对我们不利。”孔方担忧的说,“而且占城山国有三十多军州,绝非占据四五个州的叛军能比。

据鸿胪寺使者的说法,他们国中有近千万人口,带甲二十万,尤其擅长山间作战。

各地豪族不太服从国主的统制,但人丁摆在那。

说句不当说的话,朝廷对付叛军已三年苦战,若非大帅到此,说不定三年都不能解决。

如果对上占据三十多军州,人口近千万,带甲二十万的占城山国,只怕…………………难啊。

赵立宽夹了块软糯的芋头,一面吃一面说:“你的担忧很有道理。”

这就是一个军事参谋应该做的局势分析。

“不过敢战才能和,无论想不想打,战争准备是必须的。

“敢战才能和…………………”孔方咀嚼着这句话。

曾雄也开口:“大帅高见,敢战才能和,真振聋发聩,这比天下多少人明白。”

随后他也不藏着掖着,干脆的介绍起占城国的情报,要说对占城山国的了解,想必谁都比不过曾雄。

这就是赵立宽请求他的事。

“占城山国若全国集结,带甲何止二十万,应该是二十七万三千左右。”曾雄一开口就报了个较为精确的数。

赵立宽没怀疑,因为人家是真集结过的。

“不过与周国不同,国主能直接调度的禁军只在十万五左右,其余的都是地方各州府,特别是各族部自己的军队。

按理他们应该听从国主的命令调遣军队,不过各个豪强首领有时也会有理由推脱。

在占城山国,那些首领们只要不叛乱,按时交税,国主就不管他们。

因此十五万禁军,平时按惯例要留十万驻守都城,以防万一。”

赵立宽点头,立即听出曾雄话里的重点。

占城国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很弱,兵力看起来多,但很多不能调动,因为要用于威慑国中的其它势力。

这确实很离谱,像周国,哪可能地方州县的厢军不听朝廷调度。

而且国中重要的关隘、要塞、城池都是由禁军轮番调动把守的。

这也是大周光禁军就有三十万,却抽不出太多兵力来解决西南之乱的根结所在。

要时刻面对北方辽国的威胁,西北吐蕃、羌人、党项人等的威胁,大量禁军轮换部署在关键要地。

而占城国就不同,他们大量禁军部署在首都附近,居然是为了防内部的其它首领。

有了曾雄的情报,赵立宽心里大体上下判断。

这种内部都难以整合的国家,开战的阻力太大,应该也没胆子开战,更多像是想趁机捞点好处。

正在这时,慕容亭推门躬身进来,瞬间阴影遮住大半间屋子:“大帅,各营人马已经安顿好了。”

“坐吧。”赵立宽抽出一双筷子递给他。

慕容亭在锅里捞了一会儿抱怨:“肉都没几块了。”

“你就不能吃点素的。”赵立宽说着叫来亲兵,让他去火头军那多拿几个炊饼过来。

“这次南下你怎么看?”

慕容亭一面烫得不断吹气,一面说:“还能怎么看,大帅下令,某照着做就成。”

赵立宽笑起来,也是,还是不用动脑子的活得舒服。

第三天,赵立宽已率军到达广顺县。

拒绝了县里官员设宴款待。

让孔方领大军在后方休整半天然后上山。

他自己则亲率亲兵上山去查看情况。

如今身为大帅,很多事他已经没法亲力亲为,更重要的是怎么用人。

他觉得周开山是有游侠精神的,对底层百姓较为同情,所以留他守南安城。

孔方是合格的官僚,读的书多,知道的消息多,带在身边作参谋军师好用。

但他和段思全一样的毛病,在京城长大的官二代,对底层百姓毫无同理心,动不动就是惩罚、杀。

所以段思全果决,作战勇猛,但还是把他的勇猛用在敌人身上为好。

田开荣则年纪大了,他也有不想管事的意思,他又经验丰富,就让他负责后勤。

至于史超,那完全是自己的心腹了。

赵立宽把最重要的补充火药的事交给了他,这几天他都在忙这件事。

这是为以防万一。

等登上山顶,视野瞬间开阔,南方大片郁郁葱葱起伏的群山一览无余。

山脚下有一个上百户人家的镇子。

南面就是一道银色丝带,绕着山脚环流。

那就是庆水的分支,也是周国与占城山国的国境线。

下到山底后,还没进镇就被外围民兵拦住,很快段思全、侯景亲自骑马过来迎接。

民兵们这才知道拦了大帅,慌忙让开。

赵立宽在他们带领下立即视察了他们构筑的防线,提前派他们过来就是为占据有利地势的。

两人一边走一边介绍了他们的防御工事。

“大帅,敌人要进攻,只能走两处,一处是镇南有一座桥,能过人马。另外沿河往西有一处渡口,有十三条船,平日往来做生意的都靠这十三条船。

我下令让士兵把镇里的船全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敌军想渡河门也没有。”段思全得意道。

“直接烧了,赔船家钱了吗?”

“朝廷办事,哪还用赔钱。”段思全理所当然的说:“他们是朝廷子民,朝廷要打仗就该无条件配合。”

赵立宽无语,那可是人家船夫吃饭的东西。

不过当着他的面也不好说,心想待会让人去给船家赔点钱。

不过段思全和侯景干事是真麻利,桥头的防线已经完全建好,桥头挖了壕沟,左右竖起栅栏,用湿泥裹上,一路沿河边向左右延升五六里左右,前方河滩泥泞中布设大量拒马,尖锐木桩。

栅栏后方起了半腰高的羊马墙,留了射击孔洞,是给弓弩手使用的掩体。

在桥正后方还有三层栅栏拒马,逐级抵御,更后方则是三面土堆的长方形高台,让弓弩手可以在上面对桥头的敌人三面射击。

还在每个高台上搭了两架床弩。

高台后方有架起八座三丈高的箭塔,每座选军中神箭手驻守,居高临下对着桥头,也能完全看清对岸的情况。

而桥那头原本是片树林,也已经被完全砍光,视野开阔,敌人无法隐藏。

下方的渡口那边也照此处理,如果敌人想从那偷渡,必然暴露在视野之中,而渡口对面也照此处理,做好准备。

“干得不错!”赵立宽道。

当天下午,后续大军到达,这个只有上百户人家的小镇,突然就塞进来上万大军,镇民们从未见过这种景象。

当晚赵立宽就下令:“余下各部明日起从山脚一路到山顶,各营以此往上,修建工事,多插旗帜,把旗帜漏出来。

一个营的人马插上三个营的旗!”

各军各营领命,很快忙碌起来。

赵立宽又差亲兵、侯景一道,去找镇上的船家,把十三个船家叫到大帐中来,给他们每人赔了十吊钱。

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漫山遍野都是周军旗帜,河边层层铺设的防御工事如同鱼鳞,密布十余里的河岸边,步兵分层驻守,骑兵往返巡逻。

而河边的旗帜赵立宽则令稍微减少一点,这样才能对比出山上的“兵力密集”。

“咱们摆这么大架势,能吓退他们不成。”钟剑屏不解。

“不是吓退,最好的情况是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理由。”赵立宽道。

外交决不能孤悬于政治、军事之外,否则就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像历史书上很有名的“渑池之会”,蔺相如不惧秦王大义凛然,看起来为赵国争取到一个好结果,保住赵王体面,被后世大为称赞。

可如果真纵观那个时期的史书,把全局联系起来就会发现那是一次严重不考虑政治、军事问题的外交会面。

赵国被写得看起来是赢家,可全局上已经输了。

时天下形势就是能和秦国一较高下的赵国,曾经能和秦国一较高下但实力受削弱的楚国,同时在南北两线对秦国造成威胁。

秦国想集中兵力,交好北面的赵国,腾出手全力收拾南面的楚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虑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利益,无论如何都不能与秦国和谈。

唇亡齿寒,秦国如果成功收拾楚国,壮大力量,回头就会对付赵国。

事实也如此,楚国被白起收拾明白后,转头秦国就给赵国送上长平之战。

所以秦昭襄王看似怂了,害怕了,让步了,还被后世文人耻笑,却是真正保证了国家利益的。

他从全局考虑,无论如何不能在这时和赵国翻脸。

否则以当时秦国第一强国的地位,当场把蔺相如杀了胆小的赵王大概率忍住。

而赵国看似很有面子,又是胁迫秦王,又是互相对等,弄了一大堆不得了的操作,最后决定两家罢兵,也为自己日后的灭亡埋好了伏笔。

在赵立宽认知里,外交可不是吹牛逼或者吓唬人,不是像个斗鸡一样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或是喊喊厉害的口号才算牛逼。

外交首先要与军事、政治目的高度契合,三者可以互相服务,相辅相成。

其二是其终极目的乃为争取利益,一切为国家利益服务。

当下最符合周国利益的自然是停战,占城国退兵。

西南已经打了三年,都打烂了,急需休养生息。

但也不可能去求人家走。

所以要先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

把所有关键位置做好布防,抢占所有有利地区,建立优势阵地,断绝渡河方案。

随之夸大自己的兵力,准备好一切后勤补给,箭矢兵器,保证最坏情况下不畏惧与其开战。

让占城国的人感受到,一但开战必将损失很大,胜算不多,接下来才能谈。

当天他们隔河好几次看到对岸有人影,应该是占城国的斥候。

又等一天,对面大军还是没有动作,河岸远处树林里没一点风吹草动。

赵立宽明白,应该主动出击,创造沟通机会了。

就令人把此前被他扣押的秦钟叫来。

镇上的屠夫已经被抓了,在用他妻子儿子威胁后,他识趣的供出自己就是占城国的间谍,潜伏在大周已经十多年了。

买马的事是占城国主二儿子高寿贞的要求,他就在对岸军中。

还供出与对面接头的方式和口令。

“先给你五匹好马送过去,见他们的头就说本大帅愿意送他一百匹好马,若有意可来河边谈谈。”赵立宽吩咐秦钟:“事情办好,我给你请赏,让你一辈子不用奔波。”

秦钟苦着脸,看着笑容和善的大帅,也只敢点头答应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