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焦州修武
簡繁轉換

“这街上怎么这么多人。”店内客人稀疏,只有两桌人落座。

靠窗的两个桌边放着扁担箩筐,好奇的问。

另一人独坐在内里,光线昏暗看不清脸面。

伙计端上热茶,牛肉炊饼,一碟酱菜,笑说:“客官外地人吧?”

他问时独坐客人酒碗悬在半空。

两人道:“我们兄弟郑州来的,挑些干果枣子干肉肉来卖,听同乡的说这些东西河内抢手得很。”

伙计笑了:“来的正是时候,两位有所不知,朝廷下发河内兵去西北打仗,大头兵哪有好伙食,干果干肉都争抢着买,带路上吃呢。

待会你们往东面走,到街角转进去就是本县集市,要不了半点准能全出手。”

两人大喜,其中一个掏出十来个铜钱递过去:“多谢小兄弟指点了。”

小二高兴收了。

“你们这真是富庶,便是一家小店也常有肉馅的炊饼。”另一人称赞。

小二得意说:“不是我自夸,咱修武县在焦州算得数一数二,拿到外面去也算上等的大了,不说家家衣食充足,十家里七八家衣食无忧是肯定的。‘

两人赞叹之余摇头说:“这也看天,我们县良田也多,地平山少,奈何一年遇水一年遭旱,还是要饿肚子。田地里刨不出吃食,只能像是我们兄弟一样四处奔波讨口饭吃。”

“那还真是倒霉,像我们县从来风调雨顺,十来年没出过什么旱涝......”小二正说着,旁边独坐的客人咳嗽一声。

小二一顿,神色慌张,连改口道:“哎呀,我说忘了,往年没有,今年却遭了旱灾。”

两人听了奇怪:“看你们这也不像遭灾啊。”

“那不是知县知州赈灾得力吗。”

两人点头,也没再追问什么,自顾自吃了炊饼,喝了茶水,给钱收拾东西往集市方向去了。

等人走远了,独坐的客人才哼了一声:“交代你耳聋了!若非某在这,你定坏了大事!”

小二连把方才客人赏的十几个铜钱又添一小把,塞到客人手里:“差人饶我这回吧,再不敢了。”

那人收了铜钱,冷哼一声道:“县城里找共没几家店,告诉你们谁问都说今年遭旱灾了,这还能说错。

好在知县有先见之明,令我等一家家盯着,这两个看着就是普通行脚商,不害什么大事,我网开一面,就不往上报了。”

“多谢差人,我给你再加半酒!”

两个郑州的商人去了集市,正如小二说的干果干肉格外抢手,驻扎在河内的侍卫亲军司兵马出征在即,士兵们都抢着买。

两人很快卖光了货品,收拾扁担箩筐出城。

随后取道往南,一路不歇走出十余里,在一处松树林里与另看马的三人相会,骑马自大道转向西面,不过黄河取道径向洛阳而去。

年前,赵立宽忙得脚不沾地,配合兵部、户部给普通士兵发放赏赐。

所有参战的士兵,哪怕没有战功,最基本都有一吊钱、一匹布。

而赏赐丰厚的,参与战争多的军队,如归化军则拿到每人五吊钱,五匹布,令全军羡慕。

一吊钱一千文,是禁军上军一个月的军饷,一匹布大概值五百文。

赏士兵的都不是皇帝赏他那种大概三千文一匹的绢,而是普通麻布。

之所以不全赏钱是怕士兵们得钱太多,一股脑去花,会让货币快速贬值,将士们钱不值钱。

而布匹则是硬通货,家家稀缺实用的东西。

在这个轻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衣服都能拿去当铺当的,是贵重物,而且家家要用。

但两万多人,加上战死将士的家属抚恤发放不是小工作。

赵立宽也不敢马虎,再三叮嘱手下参与此事的上百军官:“你们不过用心仔细一点就能做好的事,对普通士兵来说就是一家老小期盼,是用命换来的,谁要是出了差错,绝不轻饶。”

经日夜脚不沾地的忙碌,终于在年前将所有赏赐分发下去,让将士们都能过个好年。

而归化军编入神龙卫禁军的诏令也下来了,同时发到兵部、吏部、户部和殿前司。

这种大事可不得了。

兵部尚书孔?亲自邀赵立宽,以及吏部尚书张九玄、户部尚书江长生到兵部官署商议。

这不仅涉及增加大量军官职位,军饷,还涉及到士兵家属安置等诸多事宜。

这件事落实对赵立宽是有大好处的。

他最担心是户部那边难协调。

三千士兵编入禁军上军,按禁军上军待遇,那每个月就要多出来三千两军饷,一年多开销三万六千两军饷,加上人吃马嚼,平日习训花费,军服器械,每年大概要多花五万左右。

户部管着国库,他们肯定是最肉疼的。

而且按照规矩,每名禁军新兵还要给十贯安家费,让士兵能在军营附近安置家属。

三千人就需要三万两,又是一笔巨款。

他这时才意识到,养兵是真费钱!

朝廷二十八万禁军,四五十万军,每年估计军费就要花数百万两。

所谓腰缠万贯已是大富大贵,几辈子花不完,可要在这种烧钱的国家机器面前,万贯都不够一天烧的。

出乎意料的是,户部尚书江长生在这件事上没什么意见,也没有推脱,只提要求说:“希望殿帅给我们个明细,越清楚越好,这样我们也好做事。”

事情居然出乎意料的迅速敲定下来。

户部没给什么阻力,兵部和吏部只是出出人手,不用出钱,反对意见也不大。

回家后赵立宽跟媳妇说了这件事。

媳妇也很为归化军将士们高兴。

光宗耀祖都是小事,问题在于从地方军变禁军上军,军饷几乎翻了一倍。

月入五千和月入一万的区别,而且还有一大笔安家费。

至于背井离乡,当兵的基本都是背井离乡。

归化军作为边军,本就是从北方各州县招募过去的,宣州人口不多,当地兵源顶多十分之一左右,有近三分之一的士兵是在梅州附近以曾雄带出来的精兵补充的,这反而是小问题。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