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赵立宽之忧
簡繁轉換

正月十三,洛阳依旧隆冬白雪。

令赵立宽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的是,骂他一顿后,老皇帝居然真的令让翰林学士来教他读书。

派来的是翰林学士梅正,也算早就认识了。

既是皇帝的意思,赵立宽也没法违抗。

行束?之礼后,梅翰林也没什么架子,只是问他学了些什么,然后列出些该看的书让他回去看。

虽说因皇帝的要求,有师生之谊,不过官场上的事从来不是这样的。

赵立宽官阶更大,梅翰林也十分谨慎,不像来教他的,不敢多说什么。

学习?学个屁!

赵立宽根本没心思学那什么经书古卷,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西北战局。

上疏给皇帝好几天过去没有任何消息,十有**根本没被注意。

因上元节,开年后第一次大朝提前到初十。

他原本想在大朝上硬着头皮谏言。

没想到根本没他说话的机会,侍御史催明生,殿中御史杨宝等直接在大朝会上发难。

又揪着他那些事不放,说了半天,皇帝不耐烦岔开去说上元会的事,结果又被御史们抢过话去,接着弹劾。

赵立宽几次想破口大骂都被吴相公打断,用眼神示意他不要与御史冲突。

赵立宽只能闭嘴,别人信不过吴相公还是能信的。

也只有吴相公出来替他说了几句话,至于站在最前面的两个亲王,卫亲王幸灾乐祸,郑亲王则装作不知道

以致到后面皇帝也不悦了,连上元会的事也没议论便叫散朝。

之后叫了兵部官员,中书省官员留下议事,这回没叫他了。

赵立宽第一次见识到御史的厉害,连皇帝的脸面都不给,敢当众叫板。

心里对老皇帝的怨气也少了许多,原来皇帝也不是为所欲为的。

估计因自己这事没少麻烦。

稍思索后心里也得出答案,老皇帝之所以恼怒发火,说明他是在维护自己的,否则就不会与御史们发生冲突。

想到这赵立宽想扇自己个大嘴巴子,自己可能误会了啊!恨不能叫一声义父。

大朝后,赵立宽的担忧还是没上报给皇帝,但他也不好再说,因为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战争这种事,本就七分靠人,三分靠天,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

他担心的是周军整体上的战略可能存在误判。

因为忽视了天气带来的改变。

往年代军入寇,都是秋天打草谷,偷渡入侵,就算几次大规模超过千人的的也都是北方府谷县附近。

那里既好渡河,又靠近代国国都及马场,调兵迅速,行军路程短,后勤压力小。

反之则地处周国西北最远的边地,内地调兵难以及时增援。

所以多年间,西北的边防几乎都交给府州节度使朱定国的地方军队。

朱定国也做得很好,几乎做到毫无疏漏。

所以一开战,朝廷想的还是敌人主力应该会进攻北段府州附近。

派去的援军也令他们听朱定国调遣。

但赵立宽一直觉得哪里不对,经过几天的仔细思索和研究战报,他终于发现其中的疏漏。

不过与其说疏漏,不如说他在战场态势的判断上与如今朝廷主流意见分歧。

主要在两方面。

首先是天气,以往代军多在秋季入寇,靠船渡河进攻,考虑行军距离,后勤补给,逃脱方便,以及周军难以支援等问题,进攻最北面的府州合情合理。

可如今是冬季,西北黄河冻结。

他问过殿前司轮驻过西北的军官,那些地方要到农历三月底四月初才会完全化雪。

这就像前世他曾作为一个南方人公历四月份热得受不了不远万里跑去新疆玩,结果到处都是大雪封山。

这就意味着,黄河至少要到三月份以后才会化冻。

在此期间那就不是一条河,而是条链接河东所有通道高速大道!

使得代军不必像往年秋季进攻那样,必须去走一处处山道关隘,完全可以从后方的黄河上调兵。

由此就有了他的第二个看法。

这回代军很有可能不会主力进攻北方的府谷县一带。

因为黄河没结冰他们没办法,大军从最好渡河的府州附近过河后,必须打下周军设立的重重堡寨才好南下。

要走河边,河东岸也到处都是周军堡寨。

可黄河结冰了,他们能沿黄河调动大军,为什么还要去打北面的金城池府谷县。

虽然现在战报上看,代军似乎到处都在出击,从最北方的府谷县开始,大安亭堡,小安亭堡,克胡寨,柳林城等三百里防线上,到处都是他们的兵力。

到处都分散进攻且兵力不是非常多。

就目前战报看,府谷县附近有四五千左右,大小安亭堡一带有三四千,克胡寨最多,被上万人围攻,最南方的柳林城有四千。

总共兵力两万到三万人的样子。

除了克胡寨人马最多,其它地方都不像决心要攻城的样子。

但赵立宽惦记的是,他们身后的黄河结着冰,随时可以靠着后方的黄河集结兵力,南北调配。

人马最多的方向克胡寨也令他疑惑。

主攻克胡寨的战略目的在哪?

赵立宽一点看不出来。

克胡寨不像北面的府谷县,南面的柳林城,中间的大、小安亭堡。

背后没有人口众多,经济繁华的大县大城。

单独就是那里有黄河渡口。

代军如果攻下后,还要以其为据点,向北进军五十里才到大城,中间道路还会被大、小安亭堡两个大要塞堵住。

而往南进军一百多里才到柳林城,及其背后的梁州重镇。

如果说黄河没结冰,他们打下来作为桥头堡,掩护自己人的船和人安全渡河,集结军队后再谋进攻还算合理。

可现在黄河都冻结了,大军完全可以直接过来,哪怕在对面集结完毕保持战斗队形开到河东岸都行。

这种情况下他们偏偏要去主攻克胡寨,赵立宽只有两个推测。

要么代军的统帅是个傻子。

这种可能性不太大,毕竟是既击败过周国,又击败过辽国的小国。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声东击西。

至于要击的西,很可能是最南面的柳林城。

一来柳林城距离克胡寨足够远,不像大小安亭堡只有五十里。

柳林城与克胡寨间有一百多里,在大雪封山的冬天,这一百多里没三四天过不去。

二来柳林城后面就是梁州,位于大梁山最南面的伏牛山脚下。

是重要的周军集结地点,粮草营地。

北上的周军在大梁山西面作战都是先在梁州集结,后勤基地也设在那,随后向西到达柳林城。

再从柳林城往北才依次到达临县、胡寨、大安亭堡、小安亭堡、兴县、神山堡、府谷县、朱庙寨等这些西北军事重镇。

不仅军队行军路线如此,粮草补给路线也是这样。

如果代军攻下柳山城,向东进梁州,都不用攻下城池,只要围困就能截断西北所有重镇的援军和补给。

这正是赵立宽最担心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