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老朱要动手了?
簡繁轉換

满天繁星,虫鸣阵阵。

夜风吹去了一天的暑气。

朱允?和朱允?、朱允?兄弟三人进了乾清宫,去给老朱请安。

皇子们已经到了。

还没看到老朱,就已经听到了他的咳嗽声。

太子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已经三个月了,老朱的身体依然时好时坏。

据薛妃说,郭宁妃也病了。

云南也来信说,西平侯沐英悲痛于太子的去世,病的厉害。

朱允?察觉,太子的去世成了大明的一个转折点,

不仅淮西勋贵的命运变的十分悲惨,一些老人也遭受不住打击,身体在迅速衰老。

朱允?他们上前给老朱请安。

老朱躺在安乐椅上摆摆手,

“安!”

朱允?兄弟三人又给几个叔叔见了礼。

之后众人正要退去,老朱突然叫道,

“桢儿。”

一个黑胖子站了出来,恭敬地回道,

“父皇,儿子在。”

“桢儿,你说说,一艘战座船日常维修一次,需要多少钱?”

“禀父皇,如果只是日常的简单维修,去污渍,补漏洞,一般在五贯到十贯之间;如果有船板需要少量的更换,大概会在二十贯。”

朱桢对答如流。

朱允抬头看了看他,老朱的儿子大多能征惯战,楚王朱桢就是其中之一,

平定湖广湘黔一带,此人功不可没。

老朱“嗯”了一声,

“江阴卫修补一艘战座船,竟然花了六十贯。”

老朱呵呵冷笑了几声。

朱允通有些疑惑,才六十贯,需要一个帝王去关注吗?

这点小事,兵部派一个主簿前去询问即可。

朱桢张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吞了回去,最后只是说道,

“父皇,这个数额是有点高,快接近大修的价了。”

老朱右手轻轻叩击扶手,

“知道了,咱已经令茹?去过问了。

朱允通更加疑惑,竟然要兵部尚书出马,老朱这是别有用意吧?

难道江阴卫还有更大的问题,这件事只是借口?

周云奇跪在安乐椅旁,轻轻晃动着椅子。

老朱闭着眼睛,半天不再说话。

众人识相地告退了。

老朱又缓缓道,

“明天是十五,你们去给太子上柱香吧。”

众人都躬身领旨,之后就退下了。

-

灵谷寺。

骄阳如火,蝉鸣阵阵。

今天是月中的十五号,

藩王在老朱的提点下,都来给太子上了香。

朱允?看到寺庙外停满了马车、战马,藩王的侍卫,仪仗更是摆满了寺庙前的所有空地。

朱允通没有急着进步,而是拨马去了一旁等候。

直到藩王上完香都回去了,朱允?才缓步进了停灵的大殿。

藩王的仪仗都走了,寺庙从喧闹重回寂静。

朱允?给太子的灵位上了香,在蒲团上缓缓坐下,低声念了一遍《阿弥陀经》。

之后他就安静地坐着,半闭着眼睛,想着自己的心事。

灵位后是厚重的楠木棺椁,他没有丝毫的害怕。

这里的檀香、佛音,反而让他获得难得的宁静。

昨天,老朱命令兵部尚书茹?去调查江阴卫的修船费用。

今天上午,御史弹劾普定侯陈桓,说是他强买了襄阳的一块土地,老朱因此下旨斥责了普定侯。

最近不到十天,老朱斥责了四个勋贵。

原因都是和滥用职权有关。

如果老朱是秉公执法,如此举措大快人心,

可是之前老朱从未这么密集地针对淮西勋贵,朱允通总觉得事情不简单。

这更像是先兆,

他似乎听到了老朱磨刀的声音了。

其实,太子生前也和朱允?说起他对淮西勋贵的担忧,控制了太多的军队,霸占土地,横行不法。

太子打算学习宋太祖,也来一次杯酒释兵权,给勋贵荣华富贵,勋贵交出兵权。

按照太子的筹划,有蓝玉亲自坐镇,这个过程会很顺利。

淮西勋贵戎马半生,最后体面退,朝廷消弭了一个隐患。

朱允?抬头看着太子的灵位,忍不住一声长叹。

可惜,太子英年早逝。

一旁的朱允?忍不住转脸看看他,老三现在的神情就有点悲天悯人,

自从父王去世,老三的笑容就少了,变得寡言少语,

老三入戏太深啊。

就咱们两个,你就别装了。

朱允?眼中闪过一丝不屑,继续低声念诵佛经。

朱允?缓缓起身,向外面走去。

一旁的朱允?还在诵经,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顶着烈日,朱允?回了别院。

等他进了书房,后背的衣服几乎被汗浸透了。

朱允通连一碗酸梅汤都没来得及喝,立刻翻出了蓝玉的消息。

这是根据最近王行的来信,以及朝廷的邸报归纳出来的,其实就四个字,

“战事胶着”。

自从太子去世,蓝玉的平叛就停滞了,坐拥大军、精良的武器,却进展缓慢。

朱允?大概猜出了蓝玉的意思,他在等陛下立储。

但是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即便老朱立了朱棣或者朱允?,蓝玉难道还能造反?

大明现在刚立国没多少年,人心思定,百姓、官员不愿意打仗,老朱的威信如日中天,

并且蜀王朱椿虽然是蓝玉的女婿,但是蜀王不可能造自己亲爹的反,只会背后捅蓝玉的刀子。

更重要的是,蓝玉既没有控制朝堂,更没有造反的筹备。

看着眼前的情报,朱允通不禁摇摇头,

现在做这种姿态毫无意义。

典型的说狠话,却做不了狠事。

蓝玉想岔了,还不如速战速决,早点班师回朝。

朱允?最近几次请安,都听到老朱在抱怨今年粮食紧张,有了战争消耗的更快了。

显然,老朱已经对战事的进展有些不满了。

~

朱允通又翻看了朝廷的邸报。

这些都是许小棠安排人手抄录的。

每天都有,字迹工整,内容详实,和邸报完全一样。

邸报的大部分内容他在皇宫就已经知道了,所以翻的很快,看完就随手放在一旁的筐里。

突然,

他将刚放进筐里的邸报又拿了出来,翻到最后一页,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标题是:

【帝以江阴卫修葺战船之费未当,敕兵部遣人诘问】

内容也很简略,江阴卫修理一艘战船,花销有些高。

朱元璋认为这个费用有不合理的地方,责令兵部派人去闻讯。

朱允?挠挠头,这点小事竟然上了邸报?

这件事昨晚就知道了,老朱甚至还询问了楚王朱桢。

一个卫所而已,一艘船的维修费用不过六十贯,

比之更恶劣的卫所不知凡几,虐杀军户、霸占军户妻女、霸占军田、拿军户当奴隶使用......

如果几十贯都要老朱发火去过问,那这些呢?

朱允通又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他的注意力终于放在一个人名上。

“江阴卫指挥使,叶启元”。

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是得罪了老朱?

等等......

叶启元?

这个名字朱允?熟悉。

叶启元!

他是宁叶升的义子!

靖宁侯叶升是蓝玉的姻亲,叶升的嫡三女嫁给了蓝玉的次子!

热风不断从门外卷入,朱允通却感觉通体寒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老朱要动手了!

朱允?连连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小棠,点根檀香。”

檀香缭绕,朱允?的心绪渐渐安静下来。

在他的印象里,宁侯年初就去了河南练兵,但是他不确定靖宁侯现在还在京城吗。

太子去世,叶升回来吊唁过的。

当时跟随他一起来的,就有叶启元。

叶升是跟随老朱打天下的老将军了,

大明定鼎天下之后,叶升多次出兵西南剿灭叛乱,平定赣州山贼、湖广洞蛮,为大明边境的稳定付出了血汗。

这样的老将军,老朱也不放过了吗?

杀叶升,只是一个开始吧?

最终箭头指向只有一个目标,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

老朱终于还是举起了屠刀!

能让淮西勋贵俯首帖耳的,大明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太子;另一个是朱元璋。

太子已经去了,

朱元璋也老了。

老朱在选择接班人之前,他要将棘杖上的刺都砍掉。

-

良久,朱允?叫来了蓝九和,

“九和,靖宁侯叶升还在京城吗?”

“禀殿下,靖宁侯曾经在四月底回京了一趟,祭奠了太子后,他又返回了河南的军营。”

“嗯,如果叶升回来了,第一时间告诉本王。”

“属下遵令。”

蓝九和下去了,

朱允通又提笔给蓝玉写了一封信,劝蓝玉尽快结束四川的战事。

大军停在四川徒劳无功,只会进一步激怒老朱。

蓝玉如果在京,也许能营救宁侯。

“小棠,安排快船送给凉国公。”

许小棠拿着信下去了。

朱允?从书架上取下一套《万首唐人绝句》,这是皇家印书坊印刷的,雕版精细,质量精良。

这是他和老钱通信的最新的密码本。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现在见面的机会明显少了。

半个月前才和老钱见过一次,他决定给老钱写一封信简单交代一句。

现在还刚开始,并不需要紧张。

他先打了草稿,然后对照唐诗,将信翻译完成,封存起来交给了老吴。

现在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让老钱盯着叶升的消息,

叶升身边必定有锦衣卫,

这类番子并不是全都隐藏身份,也有一部分是公开的,

盯着这些人,也许会有收获。

忙完这一切,朱允?靠在椅背上,感觉有些心累。

对于淮西勋贵,他也做不到如臂指使,他只能指挥蓝玉、常升,

至于其他勋贵,肯定需要蓝玉坐镇压着。

但是现在显然不是杀他们的时候,这是自己的根基,

杀了他们,等于创了他的一个大靠山。

并且他不喜欢老朱的杀戮,

这些人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太子的方案才是朱允?心仪的选择。

~

许小棠忙完回来了,柔声问道,

“殿下,用午膳吧?”

“什么时辰了?”

“殿下,未时了。”

“传膳吧。”朱允通这才觉察自己很饿。

许小棠退下去了厨房。

朱允?拿起毛笔,蘸着朱砂开始处理积压的文书,

最先看的是炼钢作坊的。

老关回信,已经将大门的口令简化了,争取对账工整,让外人有迹可循。

朱允?很满意。

鱼饵撒下去了,看看谁会上钩吧。

夕阳西下,朱允?纵马回府。

将马放回长安宫,他没有进去,而是一个人在东宫溜达了起来。

薛妃性格宽厚,现在又开始吃斋念佛,管理十分松懈,

于是宫人就开始懈怠了,东宫现在有些乱,

最近不断出现打架,小偷小摸的事情,

甚至前天晚上一个小厨房失火了,救火现场乱做一团,如果不是他及时赶到,大火就蔓延开了。

他先是去了咸阳宫,

给薛妃请了安,之后将张节叫了出去,

“东宫现在管的这么松散是不行的,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

张节现在是东宫内监的大总管。

张节苦着胖脸,

“殿下哎,老奴当然想的,可是娘娘仁厚,每次都是将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

朱允?沉吟了一下,他明白张节的顾虑

过去有太子给他撑腰,他可以不顾及什么,

现在撑腰的没了,薛妃又不管不问,他是担心管的严了被人报复。

“下次再有这种情况,你只需要告诉娘娘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处罚你自己来。条条条框框都有了,按照来就行了。

张节当即来了精神,

“有殿下您这句话,老奴就有了胆气。”

他知道薛妃信任朱允?姐弟,有朱允通给他撑腰,他自然敢去得罪人的。

朱允?又叮嘱,

“有人不服管教的,你直接来找本王。”

张节喜笑颜开,一个长揖,

“老奴遵令!”

他是太子的大伴,太子去了之后,他感觉自己大权旁落,过去的威风没了,说的话也没几个人听了,

现在又有了靠山,他决定重振威风,不,重新整肃东宫奴仆的规矩。

朱允?交代完,继续向前闲逛。

眼看出了东宫,前面不远就是内金水河。

一个宫女、一个嬷嬷正朝东宫走来,嬷嬷的手里还拎着一捆东西过来,

看到朱允?,她们上前施礼。

宫女是郭宁妃身边的。

朱允有些意外的是,嬷嬷竟然是燕王妃身边的陈嬷嬷,

“你们来东宫做什么?”

“禀殿下,王妃命老奴送几本书来,这可是王妃呕心沥血之作呢。”

“什么大作?”

“禀殿下,是给闺中女人看的。”

“放下吧。”朱允?想起来了,江都之前还有一本。

陈嬷嬷不敢多说话,将书放在朱允通面前,

朱允通瞥了一眼,这次加了封面,上面两个大字“内训”。

陈嬷嬷再次躬身施礼,恭敬地告退了。

朱允?拆开绳子,拿起一本翻了翻,和上一本没有大变化,就是类似女戒的内容,无非就是三从四德的扩写。

这种东西给别人看他不干涉,但是别送东宫来了。

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姐姐信奉这里的教条。

何况还是朱棣老婆写的,

那就没必要带入东宫了。

朱允通将书重新捆上,飞起一脚,将一摞书踢入金水河。

宫女和陈嬷嬷还没走远就听身后噗通一声,他们不禁回头看了一眼,金水河水波荡漾,

不远处是朱允?一个人的背影,

似乎,殿下空着手!

陈嬷嬷急了,

“书,书呢?”

她忙要回去查看,却被宫女拦住了,

“陈嬷嬷,这皇宫可不是能乱走的,快出宫吧!”

陈嬷嬷还想纠缠,不远处有巡逻的太监过来,

她只好选择放弃,在宫女的陪同下向午门走去。

燕王给太子上过香就回府了,天气炎热,作为胖子丝毫没有闲逛的心情。

先回府睡了个午觉,起床后去了书房。

道衍一如既往,正在处理各路来的文书。

朱棣坐下后,慢条斯理地喝了一碗酸梅汤。

放下碗,他才说道,

“道衍,兵部派了左侍郎去了江阴卫。”

道衍意味深长地说道,

“王爷,贫僧看了邸报,看来这件事陛下很重视啊。”

燕王有些幸灾乐祸,

“这次不知道多少人头落地啊!”

他冷冷地念了一个人的名字,

“蓝玉!”

朱棣又不屑地冷哼几声,

他和蓝玉一向不对付,从捕鱼儿海之战两人关系就不好。

蓝玉还曾经给太子告状,说朱棣有不臣之心。

这次陛下的屠刀所指,终于指向了蓝玉,朱棣满心的快意。

道的老脸古井不波,

“王爷,这对于您是好事啊!”

去了一个能征惯战的大帅,燕王的压力就小多了。

朱棣看着院子的假山,感慨道,

“是啊!”

蓝玉就是压在他头顶上的一座大山,

他甚至不敢想,即便父皇龙驭归天,如果蓝玉还在,他有没有起兵的勇气?

幸好现在父皇要搬走这座山了。

感谢父皇!

道衍拿出一封文书推了过去,

“王爷,炼钢作坊的口令其实是有规律的。这是最近十三个晚上观察后的记录。”

朱棣拿起文书翻了翻,不由地笑道,

“‘秋月’,‘晚霞’;‘山花‘,“海树‘;‘五代‘,‘三朝……………”

“这是《声律发蒙》里的?”

果然如自己所想,这些杂兵的军官也不会多优秀,这就是典型的在应付差事。

朱棣文书丢在一旁,

“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一直如此,就可以考虑行动了。’

道行回道,

“王爷,那现在就要开始储存火药了?”

朱棣连连点头,

“准备吧。”

他又提醒道,

“用颗粒火药,那玩意稳定。”

想到火药,朱棣又摇摇头,颗粒化火药的技术其实早就有了,

可是兴起了那么久,大明的军队并没有在意,

直到军火案爆发,被朱允破了案子,陛下才命令军器局生产颗粒化火药。

又是朱允?!

朱棣心中很嫉妒,又很不服气。

“道衍,这次一定给朱允?放一个大烟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