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三宗罪
簡繁轉換

清晨。

雪已经停了,演武场打扫的十分干净。

朱允?已经恢复了练武。

用过早膳后,他去大本堂的路上,顺便去咸阳宫请安。

天还黑漆漆的。

咸阳宫门前灯火通明,车已经停在门口,侍卫,太监都已经整装待发。

朱标刚登上车,看到儿子来了,有些惊讶,急忙又下来了。

“?儿,有事吗?”

“没事啊,来给您请安。”

“不是告诉你们,这个冬天不用请安了吗?”

“啥?谁?什么时候?”

朱允?满脸迷糊。

朱标明白了,肯定是太子妃昨晚回去的太晚了,没来得及告诉。

“这个冬天就不用请安了。等明年立春过后吧。

朱允?躬身称是。

朱标至少是个仁慈的父亲。

朱标想起昨晚吕氏说的事,不由地嗔道:

“对了,你养那么多灾民干什么?你这孩子,净瞎胡闹,”

“养灾民?父亲说的是作坊吗?”朱允?更加迷糊了,怎么突然提起灾民了?

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

“是作坊。你有这份善心是好的,但是养的人也太多了,每天要耗费多少粮食?好了,你快去上学吧。现在我回来了,你就别管了。”

朱允?怒了,“为什么我不能管了?”

朱标拍拍他的肩膀,

“为父帮你擦屁股呗。”

看着昔日不成器的儿子,现在英姿勃发,朱标十分欣慰,

区区一万多灾民的问题,为父帮你兜底吧。

朱允?翻翻白眼,

“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屁股自己擦。”

朱标哈哈大笑,“好!长大好!”

“父亲,那些灾民都是正经的工匠。”朱允?解释道。

“知道了,就你小子很不正经。”朱标转身上了车,“你以后就好好上学、习武吧。”

上了车,朱标还不忘回头催促:

“快去上学,你要迟到了。”

朱允?一个长揖,等车动了,他起身朝大本堂走去。

朱标突然提起作坊,又知道了人数,作夜有狐狸精吹枕边风了。

朱标径直去了奉天殿。

朱元璋已经到了,一起在的,还有李院判。

朱标上前给老朱施礼。

“标儿,身体如何了?”

“禀父皇,孩儿身体好很多了,刚回京的当天,可能是有些累了,有点不舒服。昨天和今天都很好了。”

“嗯,让院判再给你把把脉。”

朱标坐下,将右手放在脉枕上。

李院判把脉之后,又询问了饮食起居,

沉吟片刻,他禀道:

“陛下,太子殿下康复的很好。今天再喝一剂药,明天臣再为殿下把脉。”

朱标禁不住问道,

“院判,去年的病根,能除干净吗?”

李院判躬身道,

“殿下,如果休养生息,这个冬天不要受寒,是能去除的。”

朱标很满意,连连点头,

“那就麻烦院判了。”

李院判连道不敢,然后躬身告退了。

朱元璋也放心了。

这两件事都好办,咱再辛苦一个冬天,奏疏少给标儿一些。

标儿是太子,只要手下注意,肯定也不会受寒的。

“标儿,走,咱们先说说今天朝会要讨论的几件事。”

~

东方隐隐有一丝亮光,群臣已经穿过午门,一路鱼贯而入,进入奉天殿。

众臣列队站好,在朱标的带领下,给朱元璋施礼后,分文武站好。

早朝开始了。

开局讨论的就是赈济灾民、京城贫困百姓。

应天府尹长义走了出来,禀报了各项赈济工作,

“禀陛下,困难的百姓共一千三百一十二户,每户送了一个煤球炉子、一百块蜂窝煤,每人五十斤大米,每人一件棉衣。”

“江堤上的灾民,六千二百一十三户,昨日每户发放一百块蜂窝煤。另发放棉衣三百七十六件。”

朱标疑惑道:

“江堤上发的棉衣怎么这么少?”

董长义躬身道:

“禀太子殿下,江堤上有一万多名农民在城里做工,作坊不仅给他们发了棉衣,还给家属发了棉衣,这些人就不需要衙门额外再给了。

朱标微微颔首。

心中却有了更大的疑问。

上工的灾民,加上他们的家属,差不多两万人了,

作坊这么赚钱吗?

不会是国公府给出的钱吧?

他不由地看看蓝玉、常升。

心里琢磨着,要尽快派人去调查,作坊是怎么一回事。

董长义继续道:

“京城共倒塌房屋七间,无人员伤亡,住户都已经妥善安置。”

“灾民的窝棚没有发生倒塌,也无人员伤亡。”

“府衙还请了郎中,未来三天都会在江堤,给灾民义诊,府衙承担医药费用。”

最后,他又着重强调了一遍,

“截止到今天凌晨,京城、江堤都没有人因大雪而冻死、饿死。”

朱元璋很满意,

“善!”

往年大雪,总有冻饿的乞丐,百姓。今年总算进步了一点。

长义躬身道:

“禀陛下,今年的赈济,幸好有三青鸟作坊的蜂窝煤,物品价廉物美,火力很足,可谓活人无数。省下的钱,应天府衙全部购买了粮食,今年赈济的粮食比去年多了两成。”

朱元璋有些意外,

竟然和咱的孙儿有关?

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往年都是发木炭,那玩意贵啊,只能象征性地发一点。

煤炭就便宜太多了,宫内的太监都说用了蜂窝煤,炭火的费用省了九成。

在一群吃喝玩乐的皇子皇孙之中,终于出现一个对百姓有所作为的。

老朱十分欣慰:

“那就由应天府酌情奖励吧。”

“臣遵旨!”董长义躬身领旨。

朱标提前知道了这些消息,但是依然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赈济的功劳有?儿的一份啊!

董长义说完之后就退了回去,挺着胸膛,神情矜持。

这次赈济无一死亡,这就是他的政绩,年底考核值得大书特书的。

感谢朱允?殿下,招了那么灾民,又发明了蜂窝煤,今天的赈济明显轻松多了。

董长义正在高兴,突然一个声音,让他脸的黑了下来。

“陛下,臣弹劾应天府包庇奸商,坑害百姓。”

董长义吓了一跳,急忙看了过去,一个红脸胖子站了出来,正在大放厥词,

是巡察御史唐世东。

董长义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仔细想了想,最近没干什么亏心事,便淡定了下来,等唐世东的发言。

众人都也震惊了,长义刚刚将自己夸了一顿,接着就被打脸了?

唐世东义正辞严,

“陛下,臣同时还弹劾蜂窝煤作坊三青年有三宗罪!”

“其一,以低价销售,断绝百姓生计。现在百姓都用蜂窝煤。可是京城周边成千上万的樵夫都没了活路。应天府推波助澜,助纣为虐!”

众人全都愣住了。

谁都觉得蜂窝煤是好东西,价廉物美,自家也在用。

但是没想到,竟然有百姓因此失去生计;

更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多罪名。

董长义走了出来,躬身道:

“陛下,蜂窝煤作坊雇佣了很多贫民帮助送货上门,其中就有两百七十多名之前是樵夫,已经解决了一部分樵夫的生活问题。”

唐世东有些意外,竟然雇佣了这么多?

“府尹,那还有大部分的樵夫生活没了着落。”

“唐御史,你要看到,很多生活没有着落的,因为蜂窝煤作坊有了着落。”

“董府尹,你怎么这么清楚作坊雇佣的人数?你拿他们钱了?”

“唐御史,休要血口喷人,老夫身为应天府尹,了解百姓生活,是老夫的职责。”

事关自己的官帽子,长义火力全开,和唐世东一阵对喷。

唐世东话锋一转,

“陛下,陛下,臣弹劾蜂窝煤作坊三宗罪,其二,蜂窝煤有毒。据衙门仵作所言,蜂窝煤产生的炭气有毒,已经有百姓因此身亡。

董长义躬身道:

“陛下,这个案子已经有了定论,是房间不通风所致。即便是木炭,也一样会出人命的。”

朱元璋微微颔首,

“朕知道了。”

这个案子锦衣卫上报了,屋主门窗紧闭,在房间里烧煤取暖,不幸身亡。

和煤炭关系不大,过去也有烧木炭身亡的。

唐世东又抛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陛下,据臣亲自研制,购买煤炭制作蜂窝煤,如果按照作坊出售的价格,利润极其微薄,甚至要倒贴钱。三青鸟作坊为何如此?需要严查。”

“臣弹劾蜂窝煤作坊三宗罪,其三,其形迹可疑,不可不察。避免以作坊为幌子,行不忍言之事。”

唐世东侃侃而谈,攻击猛烈。

朱标看着他,沉默不语。

这个家伙是冲作坊去了,还是冲?儿去的?

如果作坊能赚钱,还能让上万的灾民,贫民有事做,有钱拿,朝廷就该鼓励,而不是取缔。

董长义撇撇嘴,鄙夷道:

“唐御史,仿制蜂窝煤的作坊,不知凡几,可是成功的一个都没有。不仅仅是亏钱,还有仿制的不合格,蜂窝煤不耐烧。”

唐世东叫道,

“这更说明这个作坊形迹可疑,竟然做亏损买卖,莫非是哪一方势力的探子。”

“唐御史,也可能作坊有自己的独家方子。”董长义有些无奈了,“作坊是否亏损,还是要去询问了才知道。”

“什么方子?”唐世东追问道。

很多官员都支起了耳朵,知道了方子,下朝就让家人去开个作坊。

他们都看到了蜂窝煤庞大的需求,一块赚的少,但是架不住买的多啊。

董长义翻翻白眼,

“唐御史,老夫不知。但是老夫知道,三青鸟的东家曾经是皇宫的侍卫,怎么可能是什么探子。”

唐世东却不以为然,

“董府尹,咱也查过,两个东家已经和朝廷失联很久了。”

他又对着朱元璋躬身道:

“陛下,三青鸟作坊来历不明,行为可疑,罪不可赦,臣建议朝廷严查。”

朱元璋面无表情,

“朕知道了。”

唐世东退下了,剩下的就看陛下了。

陛下如果追查,那就是让都察院去查,或者刑部,或者应天府,甚至是锦衣卫。

董长义黑着脸,有些扫兴,本来挺好的心情被搅合了,唐世东纯粹是闻风上奏,腐儒之言。

之后议题重回正轨。

户部、工部都对赈济提了一些补充。

接着就是议论其他朝政。

日上三竿,大朝会结束了,

群臣陆续散去。

朱标陪着老朱去了乾清宫,下午还要继续议事。

父子俩在殿门前下了辇,一起向大殿走去,在御案前坐下。

朱标问道:

“父皇,唐世东的弹劾,需要处理吗?”

“标儿,你如何看?”

“父皇,唐御史纯属捕风捉影,一派胡言。”

“咱也这么认为。”

“?儿怎么会研究那么脏的煤炭?”朱标十分疑惑。

“?儿说是常茂给的,估计外面打仗缴获的吧。你还不知道吧,?儿的字进步很大。”

“是吗?孩儿还没来得及考校他的书法。”朱标十分惊讶,

“?儿说,也是临摹常茂给的字帖,台阁体的。”

朱标不禁叹息,“常茂自己没有子嗣,对儿一直就视如己出,呵护备至。’

朱元璋笑道,

“他留给?儿这些东西,孩子给发扬光大了,也不枉他的关爱了。”

朱标连连点头,

“父皇说的是。”

父子俩说着话,通政司送来了一摞奏疏。

朱标随手翻了翻,竟然看到了开国公常升的奏疏。

【奏请加强煤炭开采疏】

“开国公?他的军务还没结束吗?怎么军队要开采煤炭?”

朱元璋摇摇头,

“是替?儿上的吧?你看看署名。”

朱标直接翻到最后,名字很清晰:

【朱允?】

朱标拍了拍额头,哭笑不得,

“这孩子!什么事不能直接和我说,还搞的挺隆重的。

朱标打开看了起来,

朱允?的建议是对煤炭开采的管理,设计煤炭开采,如何收税,如何管理矿工,如何仿制权贵豪强的兼并。

一条一条的,似乎说的还挺有道理。

朱标疑惑道:

“说的还行,只是他怎么突然关心这个了?”

朱元璋拿过去翻了翻,

“不如叫他来问问吧。昨天下午他就请假了,估计今天也会请假的。不让他来,他也会出宫去要的。”

朱标解释道:

“?儿昨天请假,是探望他二哥的,后来又出宫去给老太君请安了。”

朱元璋笑了笑,没说话,这种理由也就你信。

进了大殿,周云奇走了过来请示道:

“陛下,午时了,现在传膳吗?”

“等朱允?来了再传。”朱元璋回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