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特殊手段
簡繁轉換

第373章特殊手段

「老板,VCD在印度认知度太低,想要让民众接受,必须有独特的理由。」

「你想说什麽?」罗恩用眼睛斜他。

「孟买有很多私人电视台,其中有一个类别,订阅用户非常忠诚!」

「嗯?」

「每周三丶周五丶周日晚上播放的成人电影!」

「哇,你这家伙就会动歪脑筋。」

罗恩一副重新认识他的模样,会议室其他人也笑了起来。

「这个主意可不是我出的?」阿希什涨红了脸解释。

「我觉得是你能干出的事。」罗恩不信。

「是阿南德!」阿希什矢口否认。

罗恩一顿,还别说,这倒是有可能。

「主意不错,但不适合苏尔电器去操作,太丢份了。」

「老板,您也觉得这种影片会火不是吗?电视台毕竟太死板了,不够灵活。有了VCD,人们想怎麽看就怎麽看。

最重要的是光碟便宜啊,我问过东大的同行,压制一张这样的影片,成本才几卢比。

那些录像带呢,动不动上百卢比。除了写字楼里的人,大家不会花那麽多钱去买看过一次就没什麽用的东西。」

阿希什这点倒是分析没错,VCD和录像带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光碟足够便宜。

二者的播放设备,其实价格差不多,甚至录像机更贵。

用来播放的录像带也因为拷贝繁琐,导致价格普遍偏高。

VCD光碟在批量化生产这方面,秒杀前者,那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比。

尤为难得的是光碟内容烧录,不需要正儿八经的工厂,一台烧录机就可以搞定。

换句话说在不讲究版权的前提下,路边的小贩都能搞光碟烧录,成为内容制造商。

这才是VCD最厉害的地方,也是它能快速取代录像带的原因。

「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苏尔电器只管负责VCD就行。」罗恩依旧没有松口。

「老板,没有电影光碟,VCD怎麽会受欢迎呢?」阿希什急了。

「太阳卫视版权库有上万部电影,宝莱坞那里也可以谈。我们先搞一批免费的光碟,随VCD附赠,剩下的交给市场。」

「嗯?」阿希什不解。

「内容需要普罗大众的参与,我们就不要插手啦。」罗恩给了他一个眼神。

阿希什渐渐回过味来,他们又不是版权商,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撑。

虽说太阳卫视可以帮点忙,但他们的版权也有限,满足不了庞大的人口需求。

这时候怎麽办呢?盗版!

那些常年混迹街头的小贩丶录像带商人丶黑帮,他们的嗅觉最为敏锐。

哪样生意赚钱,他们就会一窝蜂的冲过来,

就好比强尼的新联合会,他们到现在还在卖成人电影拷贝,五百卢比一份!

极其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两年为新联合会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罗恩只要打个招呼,强尼分分钟锺就能把这门生意做起来。

以前的电影拷贝,他们也是从其他地方进货,比如国外。

这中间不知道转了多少手,利润自然也被层层瓜分。

VCD光碟却简单许多,买几台烧录机,他们想制作什麽电影,完全自己说了算。

这种掌握渠道源头的生意,新联合会保证一百个愿意。

宝莱坞电影丶国外电影丶成人电影,随便搞。

他们也适合做这些灰色生意,根本不用考虑版权问题。

苏尔电器却不适合下场,他们可是正经的高科技企业,做这种事跌份。

喷,不得不说,老板考虑的就是周到。

「正版光碟的压制,可以找东大帮忙,他们产业链成熟,成本低。非正规渠道的光碟,可以从日本进口烧录机解决。」

「明白,老板,我知道该怎麽做。」阿希什眼珠子乱转。

苏尔电器今年最重要的两种新产品过完,罗恩也松了口气。

寻呼机本身利润一般,不过却是布局电信业的重要一环。

顶着国产的名头,市场不说火爆,成为主流还是没问题的。

罗恩有这样的信心,这也是如今苏尔电器身上最耀眼的标签。

别问,问就是,不买不爱国。

印度的民粹主义,真的是超乎想像的盛行。

苏尔电器这个品牌,俨然已经成为许多印度人的骄傲。

他们如果出国,或者向身边的外国友人介绍时,必然要提一嘴苏尔。

有的邦在选举时,选举人攻击对手的理由,也能是对方家里的电视机是进口货,而不是苏尔牌。

为什麽印度人喜欢提苏尔牌,并把它视为国货代表呢?

无他,便宜又好用。

苏尔电器的产品,遗传了东大的优良基因。皮实耐操,还价格不贵。

很多生产线都是东大人手把手打造出来的,比阿三靠谱太多。

但普通消费者不知道啊,他们用了苏尔电器的产品后,对质量和价格极其满意。

有的人甚至因此对「印度造」有所改观,国货之光的头衔,那是全民认可的。

为什麽其他印度品牌,没有这种殊荣呢?

说到底还是拉跨!

很多商品都是作坊式制造,你指望他们有什麽质量。

少数几个大点的品牌,质量马马虎虎,但价格太贵。

最后真正打入平民阶层的品牌,只有苏尔电器。

用物美价廉这个词形容,再恰当不过尤其是苏尔电器这两年一直宣传,全自研丶百分百可控丶本土生产..,

这些光环叠加起来,可不就是国货之光麽。

罗恩有信心让自家的寻呼机打开一片市场,通过捆绑销售,还能为刚刚成立的印度移动通信积赞一批客户。

等到几年以后,这些寻呼机用户,又可以无缝衔接到手机。

嗯,还是苏尔电器生产,印度移动通信提供服务。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从寻呼机时代就开始培养移动通信市场。

VCD则是对家庭影音市场的探索,未来家庭娱乐会成为新兴的市场方向。

苏尔电器今年也会有音响和麦克风等新产品推出,这些都是为了配套VCD的发售。

其他诸如摄像头丶存储卡一类的小东西,苏尔电器也在尝试研发。

不过这些事罗恩没一一关注,他全权交给手下人负责。

如果未来几年发展的不错,他准备把苏尔电器按照产品种类,重新划分为不同的事业部门。

白色家电事业部:水空调丶电风扇丶冰箱丶洗衣机丶空调...

小家电事业部:电饭煲丶榨汁机丶微波炉丶烤箱..

家庭影音事业部:电视机丶VCD丶音响丶麦克风丶笔记本..:

移动通信事业部:寻呼机丶手机丶对讲机丶收音机..:

大抵就是如此,细分产品会慢慢完善。罗恩计划是从明年开始慢慢调整,到千禧年把各事业部组建完成。

会议结束,罗恩本想回去好好安慰小妮娅。

可是阿希什却死皮赖脸说他姐姐拉珠,最近实在想罗恩想的紧,甚至都卧床不起了。

罗恩能说什麽,他只能去给拉珠打几针,注入点能量,

自从卡维娅和伊莎相继怀孕后,他现在也彻底放飞自我了。

什麽雨伞之类的,统统不要,他要撕去外衣做真正的自己。

咳,话分两头,把老板拐去姐姐那里后,阿希什又急匆匆的往家赶。

他还住在米拉路的公寓里,当初花十多万卢比买的房子。

小区建筑看似富丽的外观给了住户坐拥奢华丶身处国外的错觉,

开发商假想中的异国情调必然是「奢华的」,所以风格全是模仿西方的样式。

孟买的普通百姓可以不要正常运转的家电丶不要全天供应的自来水丶不要宽平整的道路,但不能没有气派,不能丢了脸面。

阿希什当初买这里的公寓也是想像自己成为真正的中产阶级,只不过这里的房子经不得细看。

新砌的墙壁已经开始渗水,小高层空有电梯井而无电梯。头一回搬离贫民窟的人只负担得起明面上的气派,顾不得内在的实用性了。

华而不实就华而不实吧,谁让把房子造好,比造好房子费时费力费钱得多呢。

小区孟买式的大门最符合孟买式的排场,光看外观还以为内里十足宽。

就连市中心的筒子楼外都竖着威风凛凛的高大拱门,谁能想到里头的房间其实和火柴盒一样小呢。

小区只有一条主干道,年轻的夫妇在路上漫步,享受着夜晚拂面的清风。

人们从火车站出来,心情不由为之一振,向西远眺,极目处没有楼房,唯有绿草丶盐田和沼泽。

孟买西部靠海丶人心所向,但城市规划偏要将城郊往东面拓展。

这里的夜晚尽管蚊虫成群,但到底安静,因为多数居民--原先的贫民窟住户,买了房就再也买不起车了,何况道路的情况也糟得没法开车。

以阿希什的收入,他本可以买南孟买更高端的公寓。

只不过这里住着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很多关系割舍不下。

印度人注重家族观念,就像阿南德一样,至今住贫民窟不肯搬出来。

他路过一大片淤积日久的水塘,无数蚊虫聚集,仿如一团浓密的黑云向行人发动袭击。

小贩使劲敲打着一盏路灯,果然管用,路灯在暴力下应声而亮。

一栋栋巨大的综合楼,皆以建筑商或其已逝的近亲命名。

阿希什家所在的楼群以「昌德雷什」开头:昌德雷什达显楼丶昌德雷什曼迪尔楼,以及阿希什和家人住着的昌德雷什查乌楼。

嗯,这个昌德雷什是开发商的名字。

阿希什认识这个人,他是印人党的上议院议员,两人还曾一起在马拉巴尔山陪罗恩喝过酒。

阿希什的新居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句标语:「不爱国,枉为人。不用苏尔电器,枉为印度人。」

标语的前半句出自他父亲之手,后半句自然是阿希什加上去的。

他父亲是个狂热的爱国者,只要他听见电视里奏响国歌,必定命家人起立致敬。

即便孩子们睡着了,他也会把他们摇醒。除非生了病,才能破例坐在床上,不用下地,

如今阿希什他们早已成人,这个习惯却依旧未改。

还没进门,阿希什就听到屋内的吵闹声。

他知道堂哥一家又来做客了,他们住一个小区。

这正好,阿希什正想找他。

老板说的光碟生意,很有搞头。

他可以不做,但可以给家人嘛。

肥水不留外人田,阿希什是个合格的印度人。

我在印度当老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