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财政要扛不住了
簡繁轉換

朱厚熜默了下,缓缓说道:「开支得收紧一些了。」

「你是指……?」

「西域和漠北。」朱厚熜说道,「花销太大了,你不在的这些年,朝廷的财政问题进一步扩大,至于不列颠的额外收入……相较于庞大的支出,也显得杯水车薪。」

李青沉吟了下,问道:「现在到哪一步了?」

「快到恃宠而骄的地步了。」

「……好好说话!」

「关内关外俱是一家,不仅是物质上,更是文化上的,现如今是物质走在前面,文化走在后面,虽没有出现升恩斗仇的现象,可长此以往下去……总归是会出现这种现象的,收紧一下利大于弊。」

李青问道:「现在收紧口子,漠北诸多欲投入大明怀抱的部落,可能活的下去?」

「定然会有人活不下去!」

「比例多少?」

「十成至少有一成。」朱厚熜说道,「这是建立在部落首领体恤部族的情况下,若是职位自己享受……十成能死三成。」

「这几年,漠北沙化更严重了些,他们的生存条件愈发艰难,如此情况,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归顺大明,接受大明的援助,接受大明的安排……当然了,这对大明来说是好事,既扩张了版图丶人口,也减少了庞大的军费开支……」

朱厚熜苦笑叹息:「奈何,大明是真没余钱了。还负债累累……」

李青默了下,说道:「此时收窄……就只能走以夷制夷的路子了。」

草原部落的活路就是归顺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份子,可若是大明不收,许多人便没了活路。

打不过就加入,不让加入,那只能打不过也得打了。

纵是部落首领不想打,为了解决内部矛盾,也不得不打。

大明当然可以出兵,但成本太高了。

军费还在其次,主要是会严重冲击到融合大计,一个不慎,哪怕归顺大明的草原部落,也会生出同仇敌忾之心。

以夷制夷就不同了,不仅能减少军费开支,还能转移矛盾,而且可以更进一步使出战的部落心向大明。

就好比……投名状。

朱厚熜颔首:「我也是这麽想的,不过即便是以夷制夷,主帅还得是咱们的人。」

「胡宗宪?」

「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李青思忖片刻,微微点头:「既然你都想好了,那便这样吧。」

顿了下,「西域呢?」

「这个……」朱厚熜明显有些犹豫。

一来,西域项目的支出较之漠北,要小很多;二来,西域较之漠北,相同大小的土地,物产要丰富许多。

扶持西域称不上大赚,但赔的并不多,十几二十年之后,估摸着就能达到收支平衡,再之后,就能有正收益了。

不过,朝廷的财政状况,是真的不容乐观。

哪怕是寅吃卯粮,如今也难以再支撑这庞大的开支了……

「你怎麽看?」

李青笑了笑,道:「既然你犹豫了,还用我说吗?」

「唉,还是没钱啊。」

朱厚熜苦闷道,「财政收入明明这麽多,可总是左手进丶右手出,汗乾衣衫烂,分文落不着,完了还得往里搭……什麽时候才是个头啊。」

李青好笑道:「赤字已经有人承接了,现阶段真正要考虑的是更好的转移赤字,其实财政的问题,不必过于担心。」

「你说的轻巧,还转移赤字……」朱厚熜没好气道,「转移去不列颠的银钞,又如数转移了回来,朝廷也支付了相当价值的舰船,真要说……这跟对方直接拿银子买,又有什麽区别?」

「总有时间差不是吗?」李青说道,「所谓的事缓则圆,不就是拿时间换空间嘛,眼下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随着时间推移,不论是数额,还是时间差,都会进一步拉大,乃至不断拉大,可供大明辗转腾挪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最终呢?」

朱厚熜皱眉道,「赤字本身并没有解决啊!」

李青默了下,说:「只能寄期望科技,通过与日俱增的生产力来解决赤字。」

朱厚熜陷入沉思……

良久,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生产力最终还是依托于土地,诚然,大明的人口增速已经降下来了,没宪宗丶孝宗那会儿那般恐怖了,可依旧在增长,永乐豆丶永乐米丶宣德薯的亩产,也基本有了定数,粮食产量想再次大幅度突破……几乎不可能啊。」

李青说道:「办法还是有的,且之前已经尝试过了,成效也很不错,你忘了?」

「什麽?」

「投资海外,经济殖民。」李青说道,「于海外种桑丶养蚕,于大明生产,这些年下来,大明不也赚了许多?」

「不一样的,这只是小打小闹,且也不能让商绅肆无忌惮,不然,会出现财富转移的风险……」朱厚熜沉声道,「你一门心思的激进,可有想过这些?」

「当然想过。」李青说道,「早就想过了,且早就做了部署,交趾的粮仓是,李家通过汉王在满剌加丶龙牙门等小国兼并的土地是,银钞推行至西方国家是……」

李青苦笑道:「你总说我激进,却不去想全面发展了一百大几十年,大明这艘巨轮的前进势能越来越强……不是我激进,而是它越来越快,也注定了会越来越快。」

「……你总有道理。」朱厚熜悻悻道,「大明有今日果,非你一人之功,却起于你这个因。这固然可喜,亦令人心忧。未来如何,我想不到,更看不到,你既已明白会越来越快,那就少些往前推,多些往回拉,不然,真的会出大事。」

李青颔首:「我从不是个激进的人。就如时下,财政难以支撑,我不也爽快同意了收紧开支?」

闻言,朱厚熜一下子心安许多,哼哼道:「人贵识时务,希望你能一直识时务。」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没跟他一般见识。

……

聊完国事,又为朱厚熜梳理了下经络,针灸了一番,李青回到连家屯时,已经下午了。

赵贞吉还在格竹子。

见他回来,才停下了致敬偶像。

赵贞吉一揖:「多谢侯爷招待。」

「不打算在我这住了?」

「是,太上皇既让我继续做官,还是避下嫌才好。」

李青想了想,颔首道:「如此也好,我这人名声不咋好,跟我走得近,对你不好。」

赵贞吉怔然,继而好笑道:「人心都有一杆秤,纵观侯爷这麽多朝的作为,是非功过,无需赘述,您又何必如此……呵呵……」

「认可不影响恼恨。」李青笑了笑,「我就不送你了。」

「哪敢劳侯爷相送?」赵贞吉又是一揖,「哦对了,太上皇不打算让朝廷以官方名义推广心学吧?」

李青失笑道:「等你忙完私事,再去大高玄殿面圣,自然会知晓。」

「呃……也好。」

赵贞吉有些无奈的笑笑,「下官告辞!」

「嗯。」

……

徐府。

徐阶丶赵贞吉相对而坐,张居正打横作陪。

徐阶笑呵呵道:「年前就让家里的厨子学了几样川菜,就为今日,孟静尝尝看,可有家乡味道。」

赵贞吉连忙道:「阁老实在太客气了,贞吉何德何能?」

「今日是好友相会,不必称官职,再说,我也没长你几岁。」徐阶打趣道,「不过话说回来,与你相比,我还真显老呢,记得孟静你今年都……都过五十五了吧?瞧着却是堪堪知天命,还是心学养人啊。」

赵贞吉微微一笑,道:「阁老为国操劳,着实辛苦。不过,阁老也不老嘛。」

「还叫阁老呢?」

赵贞吉从善如流,举杯道:「少湖兄宝刀不老,敬少湖兄。」

接着,酒杯移向张居正,「恭喜太岳位列台阁,大明有你们,社稷之幸,万民之幸。」

张居正也举起酒杯,自谦道:「裕斋兄谬赞了。」

一杯之后,张居正说道:「恕我直言,裕斋兄如此才学,若只是四处游学,未免太可惜了。」

徐阶接言道:「叔大说的不错,孟静何不在官场践行知行合一?」

赵贞吉哂然一笑,颔首道:「好啊!」

张居正怔然。

徐阶亦然。

二人谁也没想到,赵贞吉就这麽爽快答应了。

短暂错愕之后,二人同时露出笑意,说着:「就当如此,就当如此……」

赵贞吉却是笑容无奈。

不是他要做官,而是太上皇要他做官。

受限于那句「君赐不可辞」,赵贞吉没有可选择的馀地,只能听命行事。

徐阶笑着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国举贤,没什麽可避讳的,孟静你且安心在京师住下,皇上慧眼如炬,定能发现你的才学。」

赵贞吉明白徐阶这是要向皇帝举荐他,只好说道:「不瞒少湖兄,在来之前我去了大高玄殿,见了太上皇。」

「啊?」徐阶震惊。

张居正也一脸惊诧。

按道理说,早在严嵩做首辅那会儿,赵贞吉就去了南直隶,之后更是官都不做了,这麽多年过去,太上皇怎麽还能记得他?还召他去大高玄殿……

张居正突然福至心灵,问道:「裕斋兄见过永青侯了吧?」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