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改建贡院
簡繁轉換

第一百九十六章改建贡院(第1/2页)

京城贡院,也就是举行文科会试的地方。

北直隶的乡试也在这里举行。

其位置大致就是京城内城的东南角。

万历是极度的重武轻文,所以贡院这地方他还没来过呢。

不过,大明硕大的疆域总需要文官来治理,他也想培养一批听话的皇党。

这新科进士就是他培养皇党的根基,他总是要拉拢一番的。

再者就是他脑子里突然又想出个新点子来,他准备做煤炭生意了。

所以,他想改建一下贡院,给贡院的号房里面装上煤炉子,让新科进士感受一下来自他这个当皇帝的关怀,同时通过这些考生把煤炉子的用途宣扬出去,打开煤炭生意的路子。

第二天一大早辰时许,他便带着内阁首辅余有才、内阁大学士沈鲤、翰林院学士李廷机、礼部尚书孙鑨、永年伯王伟和单思南、李玄成等在上万锦衣卫轻骑的护卫下打马直奔贡院而来。

皇城到贡院倒是很方便,出了右长安门,过了东长安街,穿过东单牌楼和观音寺胡同就到了。

这贡院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贡院外面那是学子聚集等候进场的地方,硕大的广场容纳上万锦衣卫轻骑都没有问题。

大门里面,那还有一个长条形的广场,这是学子们排队搜身进入号房的地方,同样能容纳上万人。

广场的内侧则是一个个如同检票闸口一般的小门,小门进去则是一排排的号房。

每个号房对外的墙上还写着比人还高的大字,依次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等。

这号房每一排都是六十个格挡,按六十甲子排列,每个号房进去的地方都钉着个牌子,防止考生进错。

整个贡院,这样的号房足有两百多排!

号房大致也就是半丈宽,半丈纵深,不到一丈高的一个狭小空间,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就是两块寸许厚木板。

外面一块大概齐腰高,当书桌用的,同时也是关考生的,可以翻开,一边是合页,一边是一把锁。

里面一块大概齐膝高,当椅子同时当床用的,考生身高超过一米五的话那躺都躺不平那种。

万历看了看号房的陈设,那都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这简直就是折磨人啊,要知道会试可是要考三场,每场都是三天,九天时间,吃喝拉撒全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面。

关键这号房还没有门,二月份的时候京城的冰雪还没融化呢,晚上估计能有零下几度。

考生还不准带棉被,这寒风一吹,如果炭火再熄了,那真能把人冻成冰棍。

他看了看屋檐上垂下来的冰凌,又看了看地上随处可见的坚冰,不由得皱眉道:“这号房也太简陋了吧?”

没想到,沈鲤竟然还感概道:“万岁爷,这还算好的呢,微臣参加会试那会儿号房还是木板加黏土糊的墙,脏的要死不说,还到处漏风,而且还容易起火。

这还是元辅大人在万历二年的时候改建的,好歹还是砖瓦房了,基本不会起火了,就算起火,那也烧不到几个人。

以前的时候号房经常着火,烧死考生的事时常发生,天顺七年的会试足足烧死九十多个考生啊,我们那会参加会试的时候到了晚上都不敢睡死了,生怕一不小心炭火溅到墙上把号房给点着了。

现在就好了,就算炭火溅出火星子来,最多也就能把一个号房给点着了,而且会试开始的时候这中间的水缸里都会加满水,几桶水下去就能把火给浇灭了。”

这还算好的?

万历看了看号房外面成排的水缸,不由哭笑不得。

这意思不被烧死就算是好的了?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果断道:“国丈,我们先给这些号房里面做一批煤炉子。”

他之所以把永年伯王伟都招过来了,那就是为了做煤炉子。

这烧煤没有煤炉子就用炭盆敞开烧肯定是不行的,敞开烧估计考生都要被煤烟熏死一大批。

永年伯王伟却是颇有些不解道:“万岁爷,您说的煤炉子是什么样的炉子啊?”

这会儿可没有煤炉子,所以一般人家都不敢烧煤,烧了那真容易出人命。

现在的煤大多是用来炼铁和打铁的。

万历想了想,随即比划道:“煤炉子就是用来烧煤的,下面是个大致腰粗尺许高的炉子,上面再装上胳膊粗,丈许长的烟囱管。

这烧煤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煤烟熏到人,所以,这煤炉子包括上面的烟囱管都得封住不漏气,气只能从底下出煤渣的口子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九十六章改建贡院(第2/2页)

煤炉子上面还要封住?

永年伯王伟琢磨道:“万岁爷,这上面都封住了,煤从那里放进去啊,从出渣的口子放进去吗?”

那肯定不行,出渣的地方和上面烧煤的地方是隔开的。

万历细细回想了一阵,随即又比划道:“这煤炉子不是个简单的圆筒,里面还得加点东西才行。

比如,中间得加一块阑珊一样的圆盘,煤炭在圆盘上面烧,烧完的煤渣子掉落到下面出渣口这一层,出渣口这一层也得加个圆铁板,不能让红红的煤渣直接掉地上。

上面那还得加两个圆盘,一个大的封住四周,一个小的大致碗口大小,带个吊环,能拿开放煤炭进去的那种。”

这样啊?

永年伯王伟琢磨了一阵,又问道:“万岁爷,那烟囱装哪里?”

万历又回想到:“烟囱肯定不能装中间,因为中间这个进煤的口子拿开之后还可以放水壶烧水,乃至架个小锅炒菜。

烟囱得装旁边才行,也就是说,这煤炉子的圆筒旁边还得伸出来一个跟烟囱差不多大小的斜台子。”

哦,烟囱是装旁边的啊。

永年伯王伟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万岁爷,那烟囱管才胳膊粗,直接铸一丈长吗,这么长很难铸出来啊。”

烟囱哪能铸成一根整的啊。

万历微微摇头道:“烟囱管不用铸成一整根,那样反而不好装,你可以铸成几节,装起来就方便了。”

这样装起来倒是方便了,问题就是不能漏气啊。

永年伯王伟又问道:“万岁爷,这几节对接的地方都要磨得光光的吗,要不加工,直接对上,那肯定漏气啊。”

这东西你还磨得两面光光的,那多费时间的?

后世煤炉子拿什么密封的呢?

万历回想了一阵,随即恍然道:“这东西我们要做很多,密封那是越简单越好,能不加工就不加工。

你知道腌菜的坛子吧,外面一圈槽子那种,只要槽子里加点水,那就封住了。

我们的烟囱管,包括煤炉子和烟囱管对接的地方都可以铸一圈这样的槽子,不过槽子里不加水,我们直接用黏土敷上就行了。

整个炉子包括烟囱管,我们尽量不要加工,直接铸出来,刷掉上面的细沙就能用那种,这样我们才能做得快。”

哦,这样就不用加工了。

永年伯王伟缓缓点头道:“微臣明白了,这个倒是好做,加工点木模具直接铸就行了。”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你觉得这东西成本大致多少钱一套,如果你组织人手全力加工,一天又能做多少套出来?”

永年伯王伟估摸道:“这东西就没多少要求,用一火熟铁足够了,铸薄一点,大致也就是十来斤的一火熟铁,也就是二百五十文,再算上加工费用,大概也是二百五十文,一两银子应该能做两个。

至于一天能做多少个,这个得看征召多少匠户来做,这东西也就是翻砂铸造,两个熟练的铸匠一天铸二十套出来应该没问题。”

这么便宜?

而且算下来一个熟练铸匠一天能铸十套!

万历闻言,琢磨道:“那你先征召一千熟练的铸匠,每天先做一万套。”

啊?

每天做这么多?

这得花多少钱?

永年伯王伟估摸道:“万岁爷,一天一万套就是十万斤一伙熟铁啊,再加上加工费用,一天就是五千两啊,一个月就是十五万两!”

这个我们可以拿去卖钱啊。

万历微微笑道:“这种炉子卖一两银子一套应该有很多人要的,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煤,我们哪怕把炉子做出来送人,一天光是烧的煤那都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这个你就别管了,你只管做,第一批做出来先给这些号房全装上,就装合页那边,屋檐上揭掉几片瓦把烟囱升出去再用黏土封一下就行了,会试开始之前一定要装好。”

永年伯王伟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对了,还有铁钳。

万历比划道:“你还得加工铁钳,就是夹煤和出煤渣的,不用做成打铁的铁钳那么结实,能比剪刀结实一点就行了。”

这东西简单。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