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贾母薨逝,以郡王妃之礼下葬
簡繁轉換

第307章贾母薨逝,以郡王妃之礼下葬

「启禀陛下,微臣的祖母不行了!」

李崇闻言面色一变,心里也不禁泛起了嘀咕。

自从王夫人自甘堕落,沦为娟妓那件事出了之后,贾母便被气得犯了风疾。

当时太医院魁首王君效,曾经为贾母诊治过,事后王君效向李崇禀报,说贾母年事已高,又接连大病了好几场,几如风中残烛,已然不行了。

当时李崇还详细询问过王君效,王君效说一时半会还是无碍的,但估摸着撑不过今年。

可现在才过去了几天啊,怎麽突然就不行了呢?

而且李崇派去荣国府,专职照料贾母的那两名御医,回来之后也说贾母病势稍缓,已经能坐起身子了,精神头也比过去强多了。

难道说,包括王君效在内,这些御医都是庸医不成?

还是说,这两天,荣国府又发生了什麽大事,加速了贾母的死亡?

李崇心中满是疑惑,正要开口询问。

便在这时,只见龙榻上的贾元春,突然掀开帷帐,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便着急忙慌的来至贾环身前。

「环儿,祖母前几天不还好好的吗?怎麽突然不行了呢?」

问这句话的时候,贾元春已经红了眼圈,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

贾元春不问还好,贾元春这一问,贾环和鸳鸯二人跪伏在地,尽皆豪大哭。

贾环由于过于悲痛,已然忘记了君臣尊卑,更忘了男女大防,竟然没有尊称贾元春为贵妃娘娘,竟然还一把抱住了贾元春的双腿,放声大哭道。

「大姐姐,老祖宗是被人害死的,您可得替咱们贾家做主,您可得替老祖宗报仇啊!」

这一幕,让近前伺候的小桂子和孙继祖,一个个看得直撮牙花子。

你一介外男,见贵妃娘娘一面,已然是逾越朝廷礼法了。

现在竟然还敢抱腿?

真真不知死活。

即便贵妃娘娘是你的亲姐,但那也不行啊!

此时,李崇也面色铁青,眼神阴郁之极。

但李崇之所以如此,却并不是因为贾环,不顾君臣尊卑,和贾元春有了肢体接触。

人家是亲姐弟,又当着自己的面,哪来的那麽多龈心思?

李崇恼怒的是,果然让他给猜着了,荣国府果然出了大事,不然贾母不可能前几天病势还有所好转,今儿便突然要撒手人寰了。

李崇缓缓站起身子,面色阴沉的看着贾环。

「男子汉大丈夫,还是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英雄,哭哭啼啼成个什麽样子?

站起来,不许哭,告诉朕,到底是怎麽回事?」

贾环闻言,赶紧松开贾元春,止住哭泣,站起身来,将胡玉娘与周文仁本是一对未婚夫妻,因为贪慕荣国府的权势,谎称他们是表兄妹。

又用他们的孩子,冒充贾宝玉的孩子,以及贾母和鸳鸯发觉此事之后,周文仁和胡君彦这两个狗贼,竟然还想谋害贾母,意图杀人灭口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其中有不详不尽之处,鸳鸯则在一旁补充,

听了贾环和鸳鸯这些话之后,李崇不禁面如黑墨,暴怒非常。

此时的李崇,想杀人,真的很想杀人。

李崇之所以如此暴怒,倒不全是因为周文仁,胡君彦,胡玉娘三人竟然如此的鲜廉寡耻,竟然敢做下如此丧尽天良之事。

而是因为周文仁不是普通人,是他钦点的新科探花,

而且以周文仁的才学,本来是没有资格成为探花郎的,

纯粹是因为李崇看周文仁出身东南,又是寒门学子,为了收拢东南寒门士子的人心,也为了朝堂的政治需要,故而将其超拔为今科探花。

没想到,这个周文仁竟然人面兽心,做下此等丑事,做下此等恶事。

此时的李崇,心里只觉得一阵恶心,就像是吞了一只苍蝇,吐又吐不出来的那种恶心。

若事情果真如此的话,那周文仁欺辱的便不仅仅是贾母,也不仅仅是荣国府了。

还有他这个皇帝了,也被周文仁给欺辱了。

而贾元春听了这件事,更是泣不成声,心中万分悲痛。

她悲痛的不仅仅是贾母,还有她那个蠢弟弟贾宝玉。

本来以为她和贾母在陛下面前跪请,能给宝玉留个后,万万没想到,竟然一地鸡毛,成了这麽一个结果。

还有那个胡玉娘,看着眉眼和顺,气质娴雅,想来是个知书达礼,性情平顺之人。

没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她竟然会如此的蛇竭心肠。

枉费了她一片苦心,在胡玉娘那日进宫之时,还将陛下赐给她的九龙佩,转赠给了胡玉娘。

现在看来,胡玉娘这个狠毒妇人,将她的傻弟弟宝玉,将她的祖母,还有她贾元春都给骗了。

贾元春泪眼婆娑,双膝跪倒在地。

「陛下,臣妾斗胆,请您为宝玉做主,为家祖母报仇。」

李崇叹息一声,连忙俯身扶起贾元春,拍着她的柔肩安慰道。

「周文仁等人欺辱的,不仅仅是你们荣国府,也不仅仅是你弟弟和你祖母,他还欺辱了朕,

你放心,朕会让东厂和三法司,待查明真相之后,将他们明正典刑,还你们贾家一个公道的。」

一般情况下,勋贵之家出了这种丑事,告到御前之后,处置起来最多也就是让东厂查一查,然后将人给悄悄杀了了事。

这样一来,既惩治了恶徒,又保全了勋贵的脸面。

但周文仁是李崇钦点的新科探花,若是让他就这麽不明不白的死了,无疑会给朝野各方带来很不好的政治影响。

尤其是那些东南学子,天知道他们的心里会怎麽想。

搞不好还会整出什麽阴谋论来,说皇帝要消灭的不仅仅是东南世家,还有他们这些出身东南的寒门学子云云。

若是有人再藉机造谣生事,说皇帝这是重用北方人,敌视防范南方士人,挑动南北对立,那麻烦可就大了。

甚至会有心怀回测之人,在背地下教唆煽动那些学子,让他们围攻衙署,为周文仁讨个公道。

这样一来,人面兽心的周文仁,反倒会成了人人称颂的悲情英雄。

而皇帝李崇,在那些东南土人眼中,则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那李崇处心积虑,想要收拾的东南人心,以及平定东南之大计,很有可能会功亏一。

故而周文仁一案,不仅仅东厂要查,也得让三法司参与其中,然后再堂堂正正的将其明正典刑,并公告天下。

只是这样一来,会有损荣国府的体面。

而贾宝玉的脸面,也就彻底的丢尽了。

但李崇已经管不了那麽多了,毕竟他是大乾天子,是天下臣民的君父,他肩上扛的是两京一十三省,他得为了大局着想。

接着,李崇下旨,让东厂和三法司,连夜赶到荣国府,正式接手调查此案。

随后,李崇又让人去通知林黛玉,贾探春,贾迎春,李纨,史湘云,赶紧收拾收拾,准备去荣国府见贾母最后一面。

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李纨,都是荣国府出身,她们身为晚辈,自然是要去送贾母一程的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她们俩人自然也是要去的。

至于贾母送进宫来的那些丫鬟,晴雯,茜雪,小红,金,玉,紫鹃和柳五儿,自然也是要去的。

她们虽说入了宫,但也都是荣国府出身,于情于理,也应该去向贾母磕一个头的。

接着,李崇又让小桂子,去通知龙禁尉指挥同知左子雄,让他速速准备好御车驾,以及随行护卫人等,准备随时出发去荣国府。

贾环站在一旁,见他还没有跪地请旨,陛下便让宫里一众娘娘,去荣国府见老太太最后一面,

不由得感动得红了眼眶子。

但贾母最后的嘱托,贾环时刻牢记在心,不敢片刻忘怀。

只见他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道,

「陛下,微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李崇摆摆手,让贾环起身,并问他何事,但说无妨。

贾环这才说了,贾母想在临终之前见皇帝一面的事情。

李崇心里明白,贾母在弥留之际想见他一面,无非是不放心荣国府的将来,想求一个心安,求一个了无遗憾罢了。

李崇亲自扶起贾环,并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即便你不说,朕也会去见你祖母的,你们荣国府于国有功,朕若是不见你祖母最后一面,岂不是寒了那些阵亡将土之心吗?」

说着,李崇叹息道。

「再说了,朕还欠你祖母人情呢,于情于理,朕都应该去见她最后一面。」

且说王熙凤,今夜李崇召贾元春侍寝,王熙凤一连端了好几盆热水,伺候李崇和贾元春清洁身体,故而贾环进来乾清宫寝殿之时,她也在隔间暖阁之内。

当她听到贾母不行了的时候,王熙凤不由得红了眼圈。

虽然她与贾母只有一面之缘,但贾母待她无疑却是极好的,甚至还将传家之宝赤金盘璎珞项圈,亲手赠予了她。

当她听到周文仁,胡君彦,胡玉娘三人的恶行,更是气得牙根直痒痒。

王熙凤心说,可惜她手里没权,她要是大权在握的话,一定要让这三个狗贼不得好死。

尤其是那个胡玉娘,她定要让她骑木驴,浸猪笼,受尽折磨之后,再活扒了她的皮。

只有这样,才能为贾母报仇,才能为贾母出气。

想至此处,王熙凤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她也想去送贾母一程,以全她和贾母之间的缘分。

王熙凤历来是个敢想敢干的性子,既然有了这个想法,她便大着胆子来至寝殿,双膝跪倒在李崇面前。

「陛下,您是知道的,那日奴婢去荣国府祭奠贾琏,荣国府老太君待奴婢极为亲厚,还将传家宝赤金盘璎珞项圈送与了奴婢,奴婢斗胆请旨,奴婢也想去送老人家一程,还望陛下恩准。」

王熙凤话音未落,泪眼婆姿的贾元春,便一把楼住了她。

「你能有这份心,便是个好的,本宫谢谢你。」

贾元春这话,登时将王熙凤给唬了一跳,

只见王熙凤一脸惶恐,连称不敢。

而李崇则低头看着跪地请旨的王熙凤,心里也是不胜晞嘘。

在原着之中,王熙凤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女人。

你说她心地善良,怜贫惜弱的话,她却放高利贷,参与诉讼,害人命,杀人不用刀。

你说她心狠手辣,翻脸无情的话,似乎也不太对。

毕竟对于她敬佩,或是她能瞧得上眼的人,以及真心对她好的人,王熙凤也是掏心掏肺的对她们好。

比如王熙凤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就很是亲善,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二人着想。

比如她待刘姥姥,就很是厚道。

还有她对邢邮烟,无疑也是极好的。

而在原着之中,王熙凤与贾母也极为投契,甚至有些悍悍相惜之感。

想至此处,李崇点了点头,便准了王熙凤所请,让她跟着贾元春等人一起去荣国府,去送贾母最后一程。

皇帝与一众后妃出行,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包括随行人员,护卫人等,以及沿途清街等等事项,便不是几个时辰能搞定的。

但贾母病重垂危,此时事急从权,也顾不了那麽许多了。

李崇只是带了今夜当值的五十名龙禁尉,五百名侍卫亲军,还有一百多个太监,便登上御出了紫禁城,径往荣国府而去。

而贾元春等后宫嫔妃,乘坐的则是四望翠霞承凤,以及翠盖珠缨八宝车。

而王熙凤,晴雯,紫鹃等人,还有那些服侍主子们的宫女,则是清一色的朱轮华盖车。

一行人浩浩荡荡,足足上百辆马车,紧紧跟随在皇帝的御琴之后,径直往荣国府而去。

到了荣国府,荣国府上上下下,除了在贾母近前伺候之人,其他人则尽皆跪伏在正门两侧,恭迎皇帝御驾。

李崇此时也懒得再讲那些繁文节,左手牵了贾元春,右手牵了林黛玉,当先而行,迈过荣国府三间兽头正门,越过二门,转过花厅,来至贾母上房。

此时的贾母上房,闲杂人等早已经驱散一空,李崇走进去一瞧,王君效正在往贾母头上扎针,

而丫鬟琥珀则正在给贾母喂汤药。

想来是给贾母吊命用的参汤。

只是贾母生机断绝,已然油尽灯枯,咽下去的并不多,大多数参汤则是顺着嘴角,流到了床榻之上。

李崇走到近前,王君效连忙起身,便要跪地行礼。

李崇一把将他拉住,轻声问道。

「怎麽样了?」

王君效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李崇心下了然,王君效的意思是说,贾母随时都有可能咽气,陛下您有什麽话,便快些说吧!

李崇点了点头,来至贾母病榻之前,斜着身子坐在榻上。

他握住贾母那枯瘦如树皮一般的手腕,轻声说道。

「老太太,朕来看你了。」

贾母闻言,原本黯淡无光的双眼,突然闪现一抹亮光。

她惬惬的看着李崇,看了好一会,才终于聚焦到李崇的脸上。

接着,贾母看到了贾元春,林黛玉,贾探春等人。

李崇挥挥手,让她们全都围绕在贾母榻前。

贾元春等人围在贾母榻前,却又不敢放声哭泣,只能用帕子捂住嘴巴默默啜泣。

贾母看着她们的脸颊,一个一个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好像是要记住她们的容貌,免得她到了黄泉地府,喝下了孟婆汤之后,别忘了她们似的。

尤其是贾元春,林黛玉,贾兰三个人,贾母看了一遍又一遍。

再然后,贾母则看向了贾元春怀里的皇长子李肇。

只见贾母张着嘴,似乎想说话,却又说不出一个字来。

只是在场之人都能感觉到,贾母看向其他人之时,眼神里是悲大于喜。

而当贾母看向皇长子李肇之时,眼晴里却是无尽的喜悦。

此时的贾母,脸上五官虽然动不了,但她的面容,她的眼神无疑是极为慈祥的。

想想也是,毕竟皇长子李肇,是贾家,是荣国府的所有希望所在,贾母看他之时,自然与别人大为不同。

最后,贾母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李崇的脸上。

贾母张着嘴巴,僵硬的舌头动了动,却说不出一个字,只是发出了几声『」之音。

李崇叹了口气,看着贾母说道。

「老太太,你不用说了,你的心事朕明白,你的人情朕都记得,荣国府的功勋朕也不会忘记,

你放心,你走之后,朕会照拂荣国府,会照拂贾家的。」

贾母闻听此言,好似听见了迦陵鸟的叫声,好像听到了佛旨纶音一般,只见两行浑浊而滚烫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慢慢滑落。

突然,贾母嘴巴微动,竟然含糊不清的说了句。

「谢......陛......下!」」

再然后,只听『咯』的一声,贾母长出了一口气之后,便咽下了她此生的最后一口气。

贾母就此逝,享年八十八岁。

李崇伸手为贾母闭上双眼,然后站起身子,叹息道,

「老太太了,举丧吧!」

李崇话音未落,贾元春,林黛玉,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李纨,史湘云,贾兰等人,便跪伏在贾母遗体之前,纷纷放声大哭。

而跪在外间的王熙凤,尤氏三姐妹,邢夫人,晴雯,茜雪,小红,金,玉,紫鹃,柳五儿,鸳鸯,琥珀,傻大姐等人,也纷纷跪地叩头,豪陶大哭。

而跪在屋外的贾宝玉,贾踪,以及在贾母身边伺候的丫鬟仆妇,也纷纷双膝跪地,跟着放声大哭。

一直守在门外的贾环,一边哭着一边大声喊道。

「老祖宗了!」

紧接着,以贾母上房为中心,便此起彼伏的响起了一道道呐喊声。

「老祖宗了!」

「老祖宗了!」

「老祖宗莞了!」

几乎在一瞬间,整个荣国府便响彻起,摇山振岳一般的大哭之声。

贾母逝,对于荣国府,乃至整个贾家而言,无疑都是天塌地陷一般的大事。

因为早有准备的缘故,在大管家林之孝的安排之下,不多时,整个荣国府之内,遍挂雪白慢绫慢,皆悬白色灯笼,映照得整个荣国府,亮如白昼一般。

而在贾母房内,李崇面色肃然,稍有悲戚之色,他低头看着贾母的遗体,心中不胜嘘。

有一说一,只要不牵涉到贾宝玉,贾母的行事做派,李崇还是很佩服的。

尤其是她身为女子,却精明强干,手段了得,更有着不俗的政治智慧。

李崇甚至都想过,贾母若是个男儿身,以她的眼界和本事,定然是能成为朕之左膀右臂的。

可惜,摊上了贾家这麽一窝子混帐儿孙,导致贾母穷尽此生,也不过是为子孙收拾残局,维持贾家不加速败落而已。

想至此处,李崇看了眼伏地痛哭的贾环,再想想远在东南前线的贾蔷。

似乎贾家的儿孙,也不全是混帐王八蛋。

宁国府的贾蔷,无疑是个好的,只要不死在战场上,往后凭藉军功,搏个侯爵什麽的,应该问题不大。

而贾环虽说不如贾蔷,但以他的本事,支撑起荣国府的门媚,还是可以做到的。

照此说来,贾母为儿孙操劳了一辈子,倒也不算是毫无成果。

想至此处,李崇低头看着贾母的遗体,在心里暗暗说道。

「你一路走好,贾家不会败,至少在朕这一朝败不了。」

再然后,李崇思虑片刻,沉声下旨道,

「朕念及初代荣国公的功勋,念及柳林镇一役,荣国府阵亡一百三十七人的大功,特赐荣国公夫人贾史氏,以都王妃之礼下葬,

命在京宗室勋贵,文武大臣,皆来送葬,以示哀荣,钦此!」

朕在红楼当暴君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