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天人境!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簡繁轉換

第188章天人境![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明心阁。

青灯如豆,映照案前。

一壶美酒,三两碟小菜,佐以几许幽香,衬得阁内愈发静谧。

江行舟和南宫婉儿相对而坐,在窗前小酌清谈,似在沉吟。

窗外竹影婆娑,偶有夜风拂过,卷起几片落叶,作响。

「不知江解元...究竟已达何等心修境界?」

南宫婉儿眸光流转,朱唇轻启间难掩好奇。

大周王朝以文载道,士子虽需通过科举考取秀才丶举人文位。

但真正的修行之道,往往始于文位之前。

那些沉淀在经诸子百家史子集中的浩然之气,那些蕴养于诗词歌赋间的文心慧根,方是文道修行的根本。

而眼前这位新普解元江行舟,其胸中锦绣丶笔下文章,几乎篇篇[鸣州]丶[镇国],显然早已超脱寻常举子境界。

江南道乡试夺魁不过是其才学冰山一角,笔走龙蛇时引动的文气共鸣,其道行境界深不可测。

「我的修心境界?」

江行舟眸光微敛,指尖轻抚酒盏,似笑非笑。

他已然起身,负手立于窗前。

夜风拂动衣袂,如谪仙临尘。

或许,可用那首李白太的《夜宿山寺》作答。

沉吟片刻,他抬眸望向窗外夜幕下的无尽星河,缓声道: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话音未落,

忽而他抬手,五指微张,向那浩瀚星河轻轻一握。

指尖,

一粒星辰,触手可及!

刹那间,整片夜空仿佛为之震颤!

北斗七星明灭闪烁,亿万星辰辉光流转,如受感召,竟在他掌心之间化作一片璀璨星河!

「嗖一—」

一道璀璨星芒骤然划破夜幕!

江行舟只觉掌心一沉,低头看去,竞是一枚陨星之核在掌中流转一一已凝成一枚[镇国]星辰文宝。

石纹间,星辉吞吐,恍若将银河都收束其中。

「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间无我这般人!」

话音未落,他眉间忽现一点清光。

那光晕初时如豆,转瞬便化作三尺清辉,在虚空中勾勒出三个古朴篆文:【天·人·境】

篆成刹那,整座明心阁陷入玄妙静寂。

檐角风铃悬空凝滞,池面涟漪定格如画。就连穿廊而过的夜露,都悬在半空,折射出万千星芒。

「道家...天人境?」

南宫婉儿闻言,呼吸骤停。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是在隐晦的暗示,他的境界已直抵天境,与天上仙人相近。

故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意味着,限制他的只是文位,而非他自身的修行境界!

突破文位,也是势如破竹,毫无迟滞!

她分明看见一在那清光映照下,少年双眸深处竟有日月轮转。

左瞳沉着一轮赤阳,右眸悬着弯银月,眼波流转间,似有周天星辰随之明灭!

南宫婉儿望着江行舟,檀口微启,却半响未能成言。

她惬望着窗前,那道立于星河之下的少年解元身影,竟看呆了,只觉酥胸发紧。

那「噗通丶噗通~」的声响如此清晰,仿佛有只小鹿在胸腔里横冲直撞。

从未有今日这般,跳的厉害。

心口处传来的悸动,令她愣然。

更奇怪的是,她面颊竟无端发烫,连耳尖都烧了起来。

杯中酒液映出,她排红的眼尾,迷离的眼神。

酒未饮,人已醉。

为何如此?

素来沉稳的玉指竟不自觉地绞紧了罗袖,指尖传来微微的颤意。

恍惚间,眼前少年广袖当风的身姿,竟与她少时在道家《列仙图》上,见过的谪仙画像,渐渐重合。

那种遥不可及的出尘之意,此刻却近在尺。

为何看他的身姿,犹看天上仙人一般?

她此生,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

南宫婉儿执起青玉酒盏,借着饮酒的姿势,用宽袖掩住半张配红的脸。

冰凉的酒液入喉,却浇不灭心头那簇莫名的火苗。

「咚——!咚——!咚——!

2

洛京文庙的晨钟暮鼓,六声连响,如雷贯耳,震荡整座大周帝城。

白马寺前,万盏明灯如昼。

一座座凉棚之下,尚未离去的数万士子丶百姓们,纷纷席地而坐,兴奋的彻夜论道。

他们争论的,正是江行舟那两道轰动一时的佛偈法门。

「诸位且听一一忽而,一道清越之声自远方传来,如凤鸣九霄,震彻心魂。

众人惊骇回首,只见白马寺内,明心阁顶的琉璃瓦上一星河倒悬!

隐约可见,一名少年倚在窗前,手握星辰之状。

亿万星辰辉光流转,竞于夜穹之上凝出一行璀璨诗篇: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轰一一!

国子监的众举子们难以置信,猛然站起,凉棚竹席被掀翻一片。

他们仰首望天,瞳孔剧震,嘴唇颤抖,竟一时失语。

星河璀璨,诗映苍穹!

「是明心阁!」

「江解元——是江解元所下榻之处!」」

「此篇——·此篇竟又是[镇国]之作?!」

「不,不止镇国!此诗意境,已臻天人境...这分明是我们道家修心境界!」

国子监的众位道家士子们热泪盈眶,以袖掩面,硬咽难言。

「多少年了怕是整整有三十载了吧?!

终于,我道门终于等来一篇[镇国]诗篇,出自江解元之手!」

一名白发苍苍的道家老举子仰天长叹,浑浊的眼中泪光闪烁,「江解元,真乃我道门之光,道家宗师也!」

话音未落,儒家士子中猛地站出一人,怒目而视:

「荒谬!江解元明明自称儒生,今日更是以儒生身份前来参加『儒释论道」,怎麽就成你们道家宗师?

此诗篇,怎就成了你道家之物?

这篇文章,该划归我们儒家!」

「呵!你才瞎扯!

江解元虽说他修过儒...可也没说,他不修道啊?

儒道兼修,很奇怪麽?」

道家修士冷笑一声,袖袍一挥,「诗中这『天上人」三字,分明暗指我道门的天仙之境!

儒门何时有『天上人』之说?」

这篇诗词,归我们道家怎麽了?!」

「强词夺理!」

儒家士子勃然大怒,「此诗意境超然,分明是儒者胸怀天地之志!尔等道家,竟敢强夺我儒门才子?!」

「来来来,拳头底下见真章!

看看咱们两谁的拳头更硬一些!」

白马寺前,国子监的儒家士子和道家士子争得面红耳赤,赤膊相斗起来。

「轰一—!」

百马寺前,原本清谈论道的凉棚骤然炸开!

儒家士子挽袖挥拳,道家修士掐诀念文术,刹那间一文气激荡,道法翻涌!

远处,白马寺的僧人们面面相,不知该如何劝说,苦笑摇头。

今日江行舟连作两篇镇国佛偈,已让他们佛门陷入史无前例的修行混乱,不知如何扶择。

可佛门终究新添两篇[镇国]文章,也算弥补了损失。

如今国子监的儒丶道两家士子,为了江行舟这篇《夜宿山寺》的划分归属,竟直接打起来!

江行舟凭栏远眺,明心阁的夜风掀起他的衣袂。

远处白马寺外,国子监的一群举子们不知为何竟扭打成一团,文士冠帽滚落满地,道袍儒衫纠缠撕扯,在灯火下显得格外荒唐。

他摇头失笑感慨:「这些国子监的读书人,倒比市井泼皮,还要血气方刚。」

转身时,却见南宫婉儿双颊飞霞,眼波流转间竟带着几分罕见的慵懒。

那支白玉酒盏在她指尖轻转,盏中残酒映着星光,晃出一圈圈迷离的光晕。

「南宫大人,你醉了。」

江行舟笑意温润。

南宫婉儿忽将酒盏一搁,青瓷碰撞声在静夜中格外清脆。

她抬眼望来,眸中雾气氮盒:「自入宫以来...终日如履薄冰,何曾有过今夜这般随心所欲..」

话音微顿,似在斟酌词句,

纤指无意识地摩着盏沿,她声音渐低:「今夜得见江解元挥毫成[镇国]诗篇,一时忘形,多了饮了几杯,倒是...失礼了。」

夜风拂过,吹散她鬓边一缕青丝。

「此处既无旁人,不如...唤我南宫可好?」

她忽然抬眸,眼底星辉流转。

江行舟执壶斟酒,琥珀色的琼浆在月光下泛起涟漪,映着阁外星河:「南宫小姐既已尽兴,何妨再饮一杯?」

他指尖轻叩盏沿,发出清越声响,「听闻小姐文笔锦绣,在洛京文坛,素有『文坛大家之称?」

南宫婉儿眼波微漾,唇边浮起一抹轻笑:「家父乃文渊阁大学士,曾任宰相,我自幼跟着读了一些诗书罢了。」

她抬手将散落的鬓发挽至耳后,玉上的明珠在月光下轻轻摇曳,

酒盏在掌心转了个圈,低眉浅笑:「后来,倒是也写过几篇[达府丶鸣州]的拙作,也曾替国子监编过几册《洛水文选》.::品鉴过一些文章!」

话音忽顿,抬眸时眼底似有星子坠落,「那些国子监士子的谬赞,如何当得真?」

南宫婉儿忽然倾身向前,吐气如幽蓝,带着三分醉意七分认真:「比起江解元方才那首『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这萤火之光,怎敢与皓月争辉?」

她指尖无意识地描募着盏上缠枝纹,声音轻得几乎散在风里。

曾几何时,她也是洛京城里众星捧月的才女,那些[达府丶鸣州]的诗篇,那些被士子们争相传抄的文集......

可此刻在江行舟面前,竟如米粒之珠。

「前日新学了一曲剑舞

正合公子这首《夜宿山寺》!

请江公子鉴赏。」

南宫婉儿忽然扬眉,脸颊醉熏,醉眼朦胧中,腕间金镯叮当作响。

腰间软剑如银蛇出鞘,在月光下划出一道寒芒,

醉步跟跪间,裙裳翻飞如惊鸿振翅,

「刷!」

剑锋过处,竞将案上烛火一分为二一一那摇曳的焰心仍在燃烧,却已成了剑尖两簇独立的火苗。

明心阁下。

羽林军蒙湛校尉按剑而立,玄铁重甲在月色下泛着冷光。

他身形如松,笔直地伫立在石阶前,连甲胃上的云纹都凝着寒霜。偶有落花拂过肩头,却在触及铁甲的瞬间,被无形煞气震得粉碎。

阁楼上,南宫婉儿和江行舟推杯换盏,彻夜笑语隐约传来,他却连眼睫都未动分毫。

右手始终虚按在剑柄三寸处一一那是能在瞬间斩落飞花的距离。

白马寺。

大雄宝殿内,百盏长明灯摇曳生姿,将鎏金佛像映照得宝相庄严。

灯火阑珊,彻夜不眠。

慧日方丈端坐莲台,眉间悬着千年菩提子打磨的佛珠,在灯火中泛着温润光泽。

五位长座长老分列两侧,手中沉香念珠捻动间隐现佛光。

首座弟子释怀和尚垂首而立,僧袍上九道金线在光影间流转。

藏经阁首座,指间《金刚经》残卷未合。

舍利塔护法长老,掌中八宝琉璃盏犹温。

数十名高僧,排列端坐。众僧双掌合十,面色凝重。

「阿弥陀佛。

诸位,速速做抉择吧!」

慧日方丈沉声道:「两道佛偈一一《菩提偈》渐修之法丶《非菩提偈》顿悟之法,南辕北辙。

若是犹豫不定,心乱如麻,迟早会生出心魔!

佛修境界一跌再跌!」

殿中寂然,唯闻烛火轻颤。

众僧沉默,垂首眉间,隐现挣扎之色。

他们深知,今日抉择,不仅关乎白马寺千百年传承,更将定夺各自修行之路一一或步步生莲,

或一念超脱。

「可否—双佛偈并修?」

藏经阁一位老僧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如磨砂,「江大宗师不滞于相,两道佛偈于他,如清风过耳,不沾片叶。他既然能,贫僧等...!」

「痴妄!」

慧日方丈骤然睁目,袖中佛珠铮然作响,「江大宗师已至『无佛无我』之境,不念佛而佛自念,不修禅而禅自成。

他未入佛门,已然两篇[镇国]佛偈!

我等凡胎,也敢效?」

那老僧身形微晃,如遭棒喝,跟跪退后半步,面色颓然。

不错!

他穷尽一生,苦读经书数百卷,也未曾写出过一篇[达府]级佛偈。

如何跟江大宗师比?

「弟子——愿持《菩提偈》,渐修证道。」

释怀双手合十,僧袍无风自动,眉间一点朱砂在灯下灼灼如焰。

「老讷择《非菩提偈》,顿破迷障。」

伏魔院首座声若金铁交鸣,腰间降魔忽绽寒光,惊得殿外鸦群四散。

一灶香后,尘埃落定。

六成僧众归于渐修派,四成投向顿悟派。

慧日方丈自身,也选渐修之法。

佛前长明灯忽明忽暗,映得白马寺众僧人面上阴晴不定一一恍若宿命,已在此刻分野。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