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平定关中(第1/2页)
坦白说,马展确实想过李渊会在他的威慑下放弃大兴,避其锋芒。
可他没想到,李渊走得这般直接了断,竟是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按照斥候打探到的消息,李渊临走之前,在大兴城内大肆搜刮,全然不留余地,就跟汉末的董卓一般。
在场众将听得马展之言,亦是面露思索之色。他们都准备在大兴城大战一场,结果李渊却跑了,当真令人无奈。
这时,二太保薛亮站出来说道:
“如今裴总兵他们,已经领兵杀到太原,莫非李渊想要退到关外,据守凉州之地?”
原本李渊占据的地盘,就是凉并以及关中之地。
随着关中丢失,李渊要么退回自己的老巢太原,要么就是前往凉州。
可是,裴仁基等人率军一路高歌猛进,已经快要杀到晋阳了,就算李渊现在回去,亦是为时晚矣。
这样说来,李渊的选择只有凉州了。
不过,老将罗艺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仔细斟酌了一番,方才拱手道:
“启禀镇国王,小王以为李渊的打算,绝非前往凉州之地。”
随着罗艺开口,瞬间吸引了在场众人目光,他们纷纷好奇看来。
对此,罗艺不以为意,继续道:
“按照斥候消息,李渊撤离十分匆忙,而且在离开之前,在城中大肆搜刮财物,那些世家豪族也不能幸免。
他这般不留余地,本就足以表明他的态度。要是他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乃至于死守凉州,那他就不可能这样做。
所以在老夫看来,李渊的计划不仅仅是放弃大兴城,更是打算放弃凉并之地,离开大隋前往其他地方避难。”
也不管众人愕然模样,罗艺朗声道:
“李渊之子李元霸,确实是天赋异禀,武艺高强,但他终究是镇国王手下败将,而且双方实力差距悬殊,无法相提并论。
在这种情况下,罗艺如果不想要投降,无论他坚守于何处,都只有一个结果,若真想要避开镇国王,唯有这一条路可走。”
罗艺的意思显而易见,而在场众将闻言,也是不住点头。
他们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突破潼关,甚至还没有兵临城下就将李渊吓走,究根结底都是因为马展的实力。
马展以无敌之势,震慑四方,任何人胆敢与大隋为敌,都将付出惨痛代价。
对此,马展亦是缓缓点头,他觉得罗艺说得很有道理。像罗艺这等老将,考虑问题还是很周全的。
虽说李渊一方败了,但这并不代表李渊一方都是酒囊饭袋。
事实上,李渊麾下也是猛将众多,人才济济。只可惜他遇到了马展,也就注定了他的结局,只能以失败收场。
此刻的马展,并不确定李渊是否会和罗艺猜测的那般,完全放弃大隋境内的势力,前往其他地方落脚。
但马展有着绝对的信心,只要有他在,大隋就是稳如泰山,无人能够影响。
至于李渊,要是他当真这般决然,能够壮士断腕,也是他的本事。
毕竟,如今大隋尚未安定,要是李渊真跑到其他地方去了,马展也不可能不管不顾的追上去,他没这个精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9章平定关中(第2/2页)
但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如果有朝一日,大隋继续对外扩张,一不小心和李渊碰上了,那只能说他运气不好。
又与众人商量一番,马展心中已有大致判断,他微微颔首道:
“诸位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既然李渊放弃关中,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本王打算分兵攻城,尽快平定关中乱局。
除此之外,派人前往太原告知裴仁基,让他们尽快拿下晋阳,收复并州和凉州之地,恢复朝廷的统治,让百姓能够安稳下来。
若李渊当真有自知之明,主动离开大隋,倒是个明智之举。
如果他仍旧心存妄想,还想要在凉州负隅顽抗,相信不久之后就是他的死期。”
如今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先前气势正盛的李渊,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完全无法和朝廷抗衡。
众将纷纷附和,眼中闪过振奋之色。
虽然少了一场大战的功劳,但他们跟着马展扫平李渊,收复关中,同样是大功一件,没什么可顾虑的。
随即,马展开始调兵遣将,由罗艺、秦琼、魏文通等大将,各自率领一路兵马,攻打那些没有收复的城池。
先前马展合兵一处,那是担心李渊负隅顽抗,在沿途构筑防线。
可现在李渊都跑了,那就无需这般大费周章,大家各自攻城,效率还更高,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让关中安稳下来了。
大军开拔。
马展亲自领兵,前往大兴城所在。
当王师抵达,百姓纷纷赶来迎接,在李渊仓皇离开之后,大兴城便是完全失去了秩序,有许多人趁机作乱。
虽然李渊已经在此搜刮了一遍,但时间匆忙,肯定有不少遗漏。
那些个投机分子,便是劫掠百姓,那叫一个肆无忌惮。
在平日里,绝大多数百姓未必信服官府,可是在完全失去秩序的情况下,百姓自然是无比希望稳定。
既然马展到了,当然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先是安排兵马,接管了大兴城的防务,同时组建临时官府,各家百姓若有遭受迫害者,可来官府报案。
马展的威名,早就传遍天下,如今随着李渊逃离,镇国王的名号也是越发响亮,甚至能够和靠山王相提并论了。
再加上马展的铁血手段,一进城就镇压了一批不法分子,顿时获得百姓认同。
一时间,这临时官府繁忙无比,但马展却十分果决,胆敢趁机作乱者,那当然是从严处置。
在维持大兴城秩序的同时,其他各方兵马,也是捷报频传,众多城池被一一收复。
那些李渊残部,在得知李渊丢下他们跑了之后,便是彻底绝望。
除了少数死忠,选择负隅顽抗外,绝大多数守军,都选择了臣服。
在扫平关中各地后,马展也是令人快马加鞭,将此间消息送去江都。
要说马展最擅长的,肯定是冲锋陷阵。
虽然他有力行改革的想法,但眼下要稳定天下局势,还得让杨林来干。
至于马展脑子里的计划,只能徐徐图之。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马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