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一网打尽
簡繁轉換

杨国忠按照韦见素的计划行事,他指使吴象之去告发韦陟。

吴象之拿着韦陟的罪证前往御史台告状。

御史中丞吉温接到吴象之的告状书,他急忙派人去通知韦陟。

由于每年十月李隆基都会携带杨贵妃前往骊山华清宫避寒,所以吉温这才胆敢自作主张扣下吴象之的告状书,殊不知这是杨国忠为他所准备的陷阱。

韦陟接到吉温通知以后,他在情急之下拿钱贿赂,请他帮忙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同时还派人去找安禄山。

杨国忠可是派人紧紧盯着吉温和韦陟。

韦陟拿钱贿赂吉温这事很快人赃并获。

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人拿着罪证来到李隆基面前进行告发,就连安禄山那边都来不及做出反应。

本来李隆基心中就憋着怒火,他乾脆把这怒火撒在吉温和韦陟两人身上。

吉温贬为豊阳长史。

韦陟贬为桂岭县尉。

韦见素帮助杨国忠铲除掉两个政敌,他藉助此事扩大事态,几乎把安禄山在河东军的亲信将领一网打尽,太原府以北的雁门丶定襄丶楼烦三郡太守全部替换。

张通儒见到军中袍泽不是被贬就是被杀,他赶紧回到范阳郡报告情况,由此韦见素顺利绕过安禄山控制住河东军。

范阳郡,蓟县。

安禄山急忙把诸将召集起来商谈对策,他坐在虎皮榻上怒骂道:「杨光翽这狗杂种竟然背叛老子,我在河东军中布局多年,竟因他一人而付诸东流,再这样下去我等皆要死于奸人之手!」

姜天骄接到安禄山的快马传书,他同样跟着来到节度使府,不曾想到情况恶劣到这种地步。

严庄丶高尚丶阿史那承庆三人捶胸顿足埋怨坐失良机,就算现在安禄山起兵造反那也为时已晚。

如今安禄山失去河东军的支持,他再也无法把军队调到太原府。

目前安禄山在河东道还剩下云中丶马邑丶安边三郡。

云中太守高秀岩治军严格,杨光翽这才没有找到他的罪证,不然的话,韦见素岂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虽然韦见素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成功控制住河东军,但是他把高秀岩彻底推向安禄山的阵营。

本来高秀岩跟安禄山只是合作关系,可他亲眼看到这麽多人受到牵连,兔死狐悲之下也渐渐滋生出反意。

阿史那承庆从人群中站出来发表意见:「节帅,杨国忠基本快把河东军都给拉拢过去,高秀岩态度模糊暧昧不明,为今之计只能以退为进。」

「请问如何以退为进?」

安禄山满脸怒火反问道。

阿史那承庆郑重其事说道:「杨国忠出身于市井无赖,这蛇打七寸的方式明显不是出自他手,而是宰相韦见素一手操办。」

「既然这是韦见素在负责执行,他跟杨国忠两人在背后支持杨光翽,何不乾脆承认这一既定事实,顺势上奏朝廷举荐杨光翽为河东节度使。」

这话一出,众将顿时瞪大眼睛看着阿史那承庆。

姜天骄还以为阿史那承庆脑子有问题,他内心吐槽道:「这是什麽馊主意,安禄山会听你这鬼话才怪呢。」

安禄山听闻阿史那承庆要自己放弃掉河东节度使,他果断拍案而起怒骂道:「你这突厥狗在胡说什麽,他杨光翽在背后捅我刀子,你还要我举荐他为河东节度使?」

「还请节帅息怒。」

阿史那承庆心平气和解释道:「我刚刚说过这是以退为进,而不是要您真正放弃掉河东节度使。」

「众所周知,杨国忠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他这辈子最恨两面三刀的人,尤其是左右逢源的骑墙态度。」

「正是因为杨光翽在背后捅刀子,所以才让节帅您举荐他为河东节度使,为的就是要让杨国忠对他产生猜忌。」

「只要节帅您把奏疏呈上去,不出意外会让杨国忠给截留下来,那他看见这份奏疏会有什麽感想?我敢保证他会猜忌杨光翽,不会让他接任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觉得这计划还算可行,可他就担心玩脱了该怎麽办?

阿史那承庆好像看透安禄山心中所虑,他继续补充说道:「就算杨国忠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他帮助杨光翽坐稳河东节度使那又怎样?」

「别忘记明年开春我军还要讨伐契丹,节帅不妨顺势上奏陛下,邀请杨光翽率领河东军出兵助战。」

「在战场上刀剑无眼,杨光翽不小心丢掉性命,那也不是节帅所能控制的。」

姜天骄开始有点佩服阿史那承庆,他这高级谋士姑且还算合格,在关键时刻没有掉链子。

指出问题。

解除问题。

无论是当下还是以后都能有个良好谋划。

阿史那承庆相比严庄和高尚更加称职,他的条理清晰见识长远,所谏之言安禄山还能听得进去,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什麽是高级谋士?

不是说你能够提出好的主意,那你就是高级谋士。

高级谋士需要提出好的主意,你还要让领导心甘情愿去执行。

安禄山考虑片刻开口说道:「好,那就采纳你的计划,本帅亲自上奏向陛下举荐杨光翽,我就不信他杨国忠能是宽宏大量的人。」

「节帅英明!」

阿史那承庆见到安禄山还愿意采纳,他觉得这场危机或许还有救。

在众人陆续节度使府离开之后。

安禄山特地把姜天骄留下来,他唉声叹气问道:「天骄,当年王忠嗣也是这样面对李林甫的步步紧逼,你说我会成为第二个王忠嗣吗?」

「严庄丶高尚丶阿史那承庆三人劝我举兵清君侧,你认为我有几分胜算?你是我的女婿,别人或许还会倒戈相向,而你是绝对不会背叛我的,为此我才要听听你的意见。」

原本姜天骄以为安禄山是个当世枭雄,闹了半天他竟然这麽优柔寡断,难怪他会痛失起兵造反的最佳良机。

其实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天宝十三载的春季,当时他披着李隆基的御袍回到范阳郡,以御袍为信物谎称皇帝要他清君侧,那麽绝对可以效仿董卓,挟天子以令群臣。

可惜安禄山没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今他失去河东军的支持,再也无法率领大军直达长安城下。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