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整肃开国一脉,开革史家!
簡繁轉換

第五十七章:整肃开国一脉,开革史家!(第1/2页)

“贤侄。”

“向当今陛下表现忠诚,这会不会...”

牛继宗欲言又止,侯孝康、柳芳同样有些难言。

众所周知,这个天下真正的主人是太上皇,而不是雍平帝,在这个时候效忠雍平帝,不是相当于自己站在了太上皇的对立面吗?

“三位叔父以为我要做什么,向当今卑躬屈膝?”

“呵呵。”

撇了撇嘴,贾琰自信道:“我贾家先后效忠了太祖、太上皇、先太子,多少族人为之陨命。”

“姑且不论我今时今日立下的功勋,单论贾家,我们愿意伏低做小,天下人愿意吗?”

“那....”

这番话听得牛继宗三人有些傻眼。

“开国一脉不需要刻意去做些什么,只需要保持中立即可。”

“谁做皇帝都无法忽视开国一脉对国朝的重要性。”

“保龄侯府、忠靖侯府站在了义忠亲王一方,这是取死之道。”

“且这一次驰援大同,唯有史家没有嫡子出征。”

“从今以后,开国一脉与史家再无瓜葛。”

提及史家,贾琰脸上不由得升起厌恶表情,

史公之女嫁给了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彼此应该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姻亲,偏偏史家主动和贾家分割,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在私下里,无非是仗着一门双侯的威风。

这一门双侯的恩典可是史公长子史薡为救太上皇舍身而死换来的哀荣,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却苛待史薡唯一的子嗣史湘云,以至于史湘云经常要做针线活来补贴家用。

“贤侄。”

“史家可是荣府外家。”

“此事是不是要斟酌一下?”

牛继宗三人对视了一眼,踌躇道。

“无妨。”

“几位叔父且这么去做。”

“这些事,我自会与赦叔、政叔分说。”

“荣府若是不愿,那便分家。”

大手一扬,贾琰斩钉截铁道。

“好。”

三人这才答应下来。

...............

目送着众人离去,贾琰在亲卫的陪同下来到了军营视察。

“哎呦!”

“疼!!!”

“医匠,这里!”

持续数月的大战产生了数以万计的伤兵,伤重的早已赶赴黄泉,轻伤者同样披甲上阵。

这里的伤兵都是昨日的厮杀留下的,一个个浑身血迹斑斑,断手断脚者,比比皆是,整个军营就像是人间地狱,一片哀嚎遍野。

“呼!”

看到这一幕,贾琰心中骤然变得沉重,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外如是。

“董勇。”

“军中医匠不够用吗?”

“为何这么多人迟迟得不到救治?”

“将主。”

董勇苦涩道:“大同边军的医匠已经全部用上了,还有从都中带来的人,拢共不过百人。”

“在这里的伤兵足足有数万,他们先处理的是轻伤者。”

“大同的药材早就消耗殆尽,这些都是从山西、河北各地运过来的,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场的亲卫脸上充满了悲戚之色,不是不愿,而是实在没办法。

“............”

环顾四周,贾琰看着一个个眼中失去了光芒的伤兵,心在绞痛。

这不单单是缺乏医匠、药材,更缺乏处理的手段,18世纪早期,不管是东西方,对于战场急救都处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七章:整肃开国一脉,开革史家!(第2/2页)

“系统,开始升级!”

贾琰暗自做出了一个决定,将4月的升级机会用在了一个白色词条上。

【恭喜宿主,词条升级已完成!】

【妙手回春(紫)】:医道高超,就算是濒危的病人都能够救活,生命存活率 50%。

随着这一词条的升级,贾琰脑海中对于医道的知识不断融汇贯通,有中医手段,也有现代医学的智慧,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军营的现状做出了医疗方案。

“李擎,你马上带人去大同城内所有布行购买麻布、棉布,全买回来。”

“彭礼,让大同知府立即张榜寻找大同城中针线活绝佳的人,并购置大量针线。”

“牛骞,大同乃至附近府县所有医馆、药店的学徒全部征用,

“马昀,我要大量的烈酒,不管用什么换,统统带到这里来。”

“时睿、辛泽、禹渊、闵野,我要三七、重楼、冰片、草乌、小蓟、紫花地丁、艾叶、白芨、蒲公英....”

“除了购买大同及其它州府的药材,还要发动百姓去采摘,总之一句话,越多越好。”

“边颂,传告全城,军营需要大量浣洗衣物的妇人及做饭、煮药的壮年男子,愿意来的,现场发放酬金。”

“阳钦、关烨,征召大同及附近府县的大夫前来军营,不从者,行军法。”

当即,贾琰有条不紊的下达了数道命令。

“是。”

十一名亲卫二话不说,转身下去安排了。

“将主。”

“我该做些什么?”

指了指自己,董勇有些不知所措。

“你去寻大同及附近府县的孤儿,10岁以上,15岁以下的,稍作清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吃饱喝足之后,把他们带到这来。”

贾琰补充道。

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培养一批战场急救的人才,用以减少军队伤亡,来日,这些人或可成为国朝第一批战场医疗兵,救死扶伤。

“是。”

董勇神情一振,径直离开了军营。

于是,十二亲卫各司其职,张榜安民。

一时间,整个大同都沸腾了,这一场仗下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从平安州逃来的孤儿更是多不胜数,如今有军队出面为百姓提供生计,地方官府可谓是欣喜若狂。

军营白花花的银子撒出去,大量布匹、针线、药材源源不断的送进去,还有府、县的那些大夫、学徒都集中到了军营,哪怕他们不愿意,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从。

这些大夫、学徒是第一批接受贾琰教学的人,也是最先掌握战场急救手段的人。

烈酒清创,针线缝合,敷上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草药,再用清水煮过、晒干的麻布进行包扎,一整个步骤看着简单,实则真正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单单是支起的大锅就不下三千口,有的煮药,有的做饭,有的煮沸布条,得亏边疆民风淳朴,招募身强体壮的妇人、中年男人很容易,要不然,根本不可能这么顺利。

而且,还有大量药工炮制三七、重楼、冰片、草乌、小蓟、紫花地丁、艾叶、白芨、蒲公英等药材,经过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粉末状,大量应用在伤兵身上,减少了伤亡率。

这可是粗制的云南白药,能够起到清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就目前而言,绝对是最佳的外伤药物,堪比神药。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