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殿下要整个大的
簡繁轉換

阎秉德跟着朱允通出了戈江茶楼。

心里想着,刚才殿下提到了皇家的印书坊,

如果父亲的书能在那儿印,对父亲的“立言”就太有帮助了。

单是皇家的名头,就加持了很多分。

他已经完全忘记了付账的事情,

店小二似乎也忘记了该他付款,反而盯住了李炳林五个人。

茶楼外面,王宗敏躬身告辞,

“殿下,在下约了朋友去秦淮河的画舫吃酒,同去吗?”

“你们去吧。本王还有事。”

“殿下,在下先告辞了。”

“去吧。”朱允通微微颔首。

王宗敏带着一群狐朋狗友告辞了。

看着他的身影,朱允通笑着摇摇头,这小子在茶楼闹这一出,松记书坊要跌出三大书店的行列了。

朱允?则带着阎秉德去了附近的一家茶馆。

要了一个雅间,两人走了进去。

阎秉德躬身长揖,

“今天幸好遇到了殿下,不然在下就丢人了。”

“秉德兄,举手之劳,不用客套,快请坐。”

朱允通邀请他坐下。

小二送来香茶。

“秉德兄,遇到什么麻烦了?”

“殿下,家父出了一本书,想找个印书坊刊印出来,没想到遇到了一点波折。在下想为父分忧,没想到......”

阎秉德眼圈湿润,说不下去了,最后只能一声长叹。

稳了稳情绪,他才继续说下去,将下午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朱允?听了直摇头,这个李炳林太缺德了。

今天要不是自己在,阎秉德怎么付钱?

结局只能是带店小二回家取钱,

可是仓促之下,阎思文家也一时拿不出五贯多钱的。

还得向邻居借,

阎家直接颜面扫地,在邻居口中会成了笑话。

阎秉德会成为邻居管教孩子的负面案例,有个败家玩意打肿脸充胖子,去茶楼请客却没钱付款,被店小二追到家里。

他会被人说一辈子,

这个故事能传几代。

李炳林太恶毒了,两人明明没有什么仇恨,他竟然企图从名声上毁了阎秉德!

秉德重重地叹息一声,

“李炳林是在下的同学,实在没想到啊!也是在下虑事不周。”

虽然被李炳林坑了,他的心里满是怨言,也决定和对方割袍断义。

但是他没说对方一句坏话,反而是自责了一番。

朱允?捧起了茶杯,

“秉德兄,先生的书出了什么问题?”

阎秉德详细做了解释,

“五年前,自从家父决定要写一本书,三大印书坊都陆续找过......”

“自从年前完稿,他们更是频频来约,给的价格也是一家更比一家高。......”

“年前他们争相抬价,可是就这几天突然全部不出了。”

“殿下,这三家印书坊店大欺客,言而无信,也太羞辱人了。”

说到最后,阎秉德义愤填膺,双目赤红。

朱允?微微颔首,

“知道了。”

他的心中也有些吃惊,重新认识了方孝孺、黄子澄在文人中的影响力,竟然能命令京城最大的三个印书坊。

阎秉德有些苦恼,

“殿下,书稿凝聚了家父多年心血,如果就此埋没,对他老人家的打击就太大了。”

朱允?也点点头,

如果阎秉德不是担心这些,他这种积年小吏怎么可能上了李炳林的当。

“秉德兄,你多安慰一下老人家,要放宽心。

阎秉德起身一个长揖,苦苦哀求,

“殿下,能否施以援手,帮家父找一家印书坊?”

即便不是皇家的印书馆,只要是一家大的印书坊就很好。

朱允?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本王可以帮忙。”

阎先生对自己不薄。

自从坠崖伤愈复课之后,他对自己一直都是夸赞,鼓励,支持,从未责骂过。

和朱允?有了矛盾,先生也从未因为朱允?是太子妃的儿子就偏袒他,

反而不畏太子妃的权势,很公平地处理了问题。

于情于理,自己这次都要伸以援手。

何况阎思文是有大学问的,他是《礼记》这个领域的一面旗帜,他的书销量肯定没有问题。

那三家印书坊瞎了眼,为了攀附权贵竟然弃了宝玉。

听到朱允?的承诺,阎秉德心中的巨石彻底放下了,虽然不知道殿下如何帮忙,但是有了这句承诺就足够了。

“多谢殿下!”

朱允通有些犹豫,

“本王是担心阎先生不接受。”

自己一旦出手,就等于坐实了阎思文是自己阵营的,

如果阎思文不愿意卷入是非,他一定不会接受的。

阎秉德疑惑不解,

“殿下,是担心皇家印书坊要求太严苛吗?”

朱允?摆摆手,

“皇家印书坊不适合。它的发行能力太弱,名下没有书店,主要是供应皇家印刷一些文书,书籍的,完全担负起推广先生大作的重任。”

“再说了,本王既然要做,那就整个大的,这种小打小闹就没意思了。

“请殿下明示。”阎秉德躬身道。

~

朱允?端着茶杯,慢慢喝了一口。

老钱说,阎秉德为人圆滑,但是品性不错,很正直。

刚才聊天的时候也发现了,阎秉德说话做事大方得体,做事有底线。

这种人因为没有功名,注定在官场上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

这次正好就从他入手,帮助阎思文。

“秉德兄,本王准备开一家印书坊,你来管理,如何?”

???

这个提议完全出乎意料,阎秉德愣住了,

他的注意力全部在父亲的书上,朱允通的提议却跳了出去,让他一时有些懵圈。

不过他很快就想通了,眼睛里充满了惊喜。

这样就太好了!

不仅解决了父亲书稿的刊印问题,还解决了自己的生计。

自己只是个“童生”,在官场的终点就是书吏了,不可能再高。

与其一生困顿,还不如脱了长衫,去选择赚钱,让老人孩子的生活都舒适一些。

他起身施礼,爽快地答应了。

“在下听殿下安排!”

朱允?笑了,

“不再考虑一下?”

阎秉德解释道,

“殿下有点金手,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能得殿下支持,是在下的荣幸,也是阎家的荣幸。”

现在他摇身一变,成为一家印书坊的大管事。

朱允通又提醒道:

“因为放本王名下不合适,作坊要挂在你名下的。”

“殿下请放心,这个属下懂的。”阎秉德爽快地说道。

当了这么多年的小吏,京城的潜规则他都门。

陛下不许皇族经商,限制达官贵人经商。

于是,王公贵人的作坊,庄子很多都是挂在管家,亲戚的名下的。

朱允?见他懂规矩,就继续问道,

“要不要先回去请示一下先生?”

如果阎思文死活不同意,自己说再多也是白浪费时间。

阎秉德笑着摆摆手,

“殿下,家父对家里的孩子都十分宽容。如果在下选择了,家父一定会支持的。

朱允通见他如此自信,便叫来蓝九和,

“去请孙嬷嬷来。”

“秉德兄,孙嬷嬷是本王的管事嬷嬷,负责本王名下的所有作坊。

孙嬷嬷管理他所有的作坊,新开的作坊依然交给她管理。

虽然全部系在一个人身上有些风险,但是自己手头没有多少人可用。

再观察一段时间许小棠,如果可以,就分一部分作坊交给她来管理,分摊一下风险。

阎秉德红光满面,

嘴角上扬,笑的十分开心。

殿下的援手太及时了,一出手就解决了阎家的两大难题,

这简直犹如暖阳刺破冬日的暗夜,温暖了困难中的阎家。

阎秉德的心在剧烈地跳动,几乎要跳了出来。

双脚用力踩着地面,尽力克制心中的狂喜,避免自己太失态了。

印书坊投入小,但是利润高。

他大概估算了一下,殿下只需要给五百贯,他就能将作坊开起来。

当然,五百贯也是巨款了。

殿下哪怕给两三百贯,他也勉强能开起来的。

慢慢运营,争取十年的时间成为京城的一个大书坊。

朱允?喝了口茶,

“秉德兄,本王先拿出五万贯,将作坊开起来。”

!!!

多少?!

阎秉德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

稳稳心神,他才艰难地推脱道,

“殿下,开一个印书坊,五百贯足以。”

五万贯!

比他预期的高了足足一百倍!

有了这笔钱,即便什么也不干,他也是京城的一个大富豪了。

形容某人有钱,人们会说“家财万贯”,

现在殿下随手就出了五个“富豪”!

自己的声音也变得飘渺。

他甚至觉得自己很伟大,竟然能开口推掉五万贯!

他没有察觉,他的声音都变腔了。

他的脑子晕乎乎的,人有些飘,脸烫的厉害。

殿下对咱太信任了!

都察院的老大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被尊称为“总宪”,一年的俸禄折合成钱,大概七百贯。

这笔投入是总宪七十多年的俸禄!

也就是说,总宪忙碌了一生,单靠俸禄也积攒不到这笔投资。

他突然发现,总宪也不是那么高大上了!

突然来了一个泼天的巨款。

阎秉德头脑发涨,眼睛酸涩,人有些晕乎乎,脚底踩着棉花一般。

他有些承受不住了,恨不得现在冲出去仰天长啸。

朱允?解释道,

“秉德,这钱一点也不多。”

“开作坊需要招伙计、买设备、耗材,租赁房子。”

“并且咱们不能只印书,还要开书店去卖书。”

“要在各省的重要地方开设书店,销售图书,同时招揽名家的书稿。”

“林林总总,太多的地方都需要钱。”

“五万贯是初创时的投资,钱不够本王可以追加一些。”

!!!

阎秉德再次被朱允通的规划震惊了,心中有些惭愧。

自己格局小了!

自己只想在京城做大做强,

殿下的目光却已经看向了全国,这就是胸襟,这就是眼光。

是自己的眼光太小了。

相比之下,京城的三大书坊也不是那么难超越的。

三大书坊的影响力也主要在应天府,稍微远一点就不行了,更是无法和和殿下规划的铺货到全国相提并论。

阎秉德拱手,

“在下一切听殿下吩咐。”

咱将掌管万贯财产!

书店将遍布全国!

畅想着雄伟的未来,秉德常年的腰杆挺直了起来。

身为小吏,抬头都是比自己大的官,常年躬腰低头,四处俯首帖耳,

长年累月下来,他的腰慢慢地弯了,

因此被父亲斥责了很多次,要求他挺起胸膛,可是都没什么效果。

今天一个五万贯的投资,彻底给他治好了。

阎秉德信心满满,激情澎湃,

“殿下,属下一定用心经营,总有一天会超越三大书坊。’

朱允?摆摆手,哂笑道:

“三大书坊?他们都是垃圾,不值得一提,更不配做咱们的对手。

想想三大书坊的食言,还有王宗敏所透露的他们所做的龌龊事,阎秉德再次被殿下的胸襟折服,

“殿下说的是,他们自食其言,还为了钱不择手段,确实不配做咱们的对手。”

他已经进入了大管事的状态,

开始用心寻思日后印书坊的运作,

“殿下,属下认识一家木材供应商,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雕版用的梨木、枣木之类的板材。”

朱允?再次摆摆手,

“秉德兄,咱们不做雕版。”

???

阎秉德愣了,

“殿下,不用雕版用什么?难道......用......活字印刷?”

“正是!”

“殿下,木活字虽然快捷方便,印刷的也更清晰美观,但是刻字成本高,木活字也不易保存,印刷的单张成本远高于雕版。”

“本王知道。咱们也不做木活字。”

他了解过,大明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泥活字在元朝就被淘汰了,现在用的是木活字,

虽然方便快捷,但是问题也不少,主要的就是阎秉德说的那些,

虽然印的质量比雕版强,但是成本比雕版高,因为多是小作坊在用,大作坊依然是雕版。

“殿下,那怎么印?”

“秉德,你先招揽一批做活字印刷的老师傅,咱来告诉他们怎么做。”

“属下遵命!”

两人聊着印书作坊后续的规划。

一炷香后,孙嬷嬷来了。

朱允?给她和阎秉德做了介绍。

又给孙嬷嬷解释,

“本王投了一个书坊,交给秉德兄弟去管。你出几个账房,先拿出五万贯,让作坊创办起来。”

将阎秉德扔给了孙嬷嬷,朱允通告辞了。

孙嬷嬷,阎秉德跟着送出了茶馆。

阎秉德低声提醒道,

“殿下,属下听说大儒方希直先生明天离京赴川。”

朱允?点点头,

“知道了。”

太阳西斜,天色渐晚。

估计再有一个时辰,宫门就落锁了。

朱允通没有去别院,直接催马回宫了。

本想去茶楼吃点饭,顺便和老钱说点事,没想到遇到阎秉德把事情耽搁了。

许小棠来信约他去处理暖房的绿植,只能另找时间了。

阎府。

松记书坊的李东家站在了门口,拎着厚礼。

理理衣服,他敲响了院门。

下午,李炳林失魂落魄地回去了,还带着要账的店小二,

五个人掏空了钱袋子,还差戈江茶楼三贯钱。

开始李东家暴跳如雷,侄子竟然如此不堪,没钱去充什么大头,竟然吃了这么多!

他压根不愿意垫钱,

直到他听侄子解释了一番,听到阎秉德被三殿下叫走了,他立刻付了钱,

当然,他让侄子写了欠条,这钱就从侄子的月俸里扣了。

他又立即带着礼物匆忙出门,来阎家修复关系,顺便打探消息。

他虽然站队了朱允?,但是如果一个皇孙要收拾他,他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

李东家害怕了。

院内,眼看着太阳要落山了,儿子出去一天了还没回来,阎思文夫妇都有些焦虑。

两人正在商量要不要出去找找,外面传来敲门声。

“阎先生在家吗?”

阎思文打开了院门,见是松记书坊的东家。

他不由地皱了皱眉,他实在厌恶这种言而无信的小人。

李东家陪着笑脸,还带着厚礼,

“先生,别来无恙啊!”

伸手不打笑脸人,阎思文只好将他请入书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