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缺钱!还是缺钱!
簡繁轉換

正午。

万里晴空。

阳光柔和。

正午的天气已经十分暖和了,宫中的积雪几乎都化尽了。

朱允?踩着滑板,从大本堂飞快地朝回赶。

今天初六,

大本堂今天开学了,他的年算是过完了。

幸好只上半天课,等过了正月十五才正式恢复全天的课程。

朱允?婉拒了朱植他们打马球的邀请,滑板踩的的飞快。

皇宫静谧,只有滑板沉闷的声音。

回到长安宫,夏嬷嬷她们迎了上来。

“出宫的衣服呢?”朱允通劈头就问道。

“殿下,都准备妥当了。您不用午膳吗?”夏嬷嬷回道。

“不用了,出去吃。”

朱允?匆忙换了衣服,太监牵来战马,他纵马朝东华门。

这几天过年,不仅要去咸阳宫请安,还要被朱标督促学习、练字。

朱允?被禁足在景阳宫,朱标将关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尤其是元旦那天杀了蒋琳的小舅子,朱标这几天盯的太紧,他根本没时间出宫。

外面已经积攒了太多的事情,

朱允?心里却有一种预感,今天太子还会来找。

他只想快去快回。

依然是先去开国公府、凉国公府请安。

在凉国公府,他这次终于见到了大忙人蓝玉。

蓝玉的书案上摊开了不少文书,和王行似乎在商讨什么。

“舅姥爷,这是要出兵吗?”

朱允通好奇地问道。

蓝玉解释道:

“只是今年的一些军队供应的问题。暂时没有大的战事。’

朱允通关切道:

“有什么难处吗?”

刚进来的时候,看到蓝玉愁眉紧锁,似乎和王行在争论什么。

蓝玉叹了一口气,

“朝廷要采办军需,户部却说没钱。”

朱允?吃了一惊,这才刚开春,朝廷就没钱了?

王行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

“殿下,朝廷用钱粮的地方太多了,去年的收入,要应对今年一年的开支,朝廷也要量入为出的。”

“钱粮本就是有数的,现在用钱的地方太多,难免捉襟见肘。”

蓝玉补充道:

“粮草、军饷、军械,这些都需要钱。”

“还有战备也需要钱粮。四川有个元朝的降将,叫月鲁帖木儿,当地的官员说他要造反。”

“舅姥爷,四川不是有卫所吗?”朱允?有些疑惑。

王行在一旁解释道:

“殿下,月鲁帖木儿就是建昌卫的指挥使。他还是三品的武官,一旦反叛,影响的地方就会涉及多个府。贼兵势大,其他卫所不一定是对手。”

蓝玉补充道,

“四川的都指挥使鲁毅是个知兵的,应该可以守住,甚至打赢几仗,但是要彻底剿灭,单靠四川一地有些难。”

“陛下的意思,一旦叛起,就让咱出兵四川,彻底剿灭叛乱。

朱允?点点头,大概明白了形势。

心里琢磨着,自己能不能帮上忙。

蓝玉笑道:

“殿下不用担心,户部不是为难老夫,是真的没多少钱。”

“不过陛下肯定会挤出来的,朝廷素来优先供应大军。”

朱允?知道自己不能贸然插手军需,便没再深入交谈,

陪着蓝玉、王行闲聊了一会儿,他就起身告辞了。

~

朱允通一路上发现,新开了不少出售蜂窝煤的铺子,并且挂的招牌都属于不同的作坊。

作坊的名字都很陌生,应该是年后新开的。

他刚回到别院,管家就上前禀报,

“殿下,关大匠一早就来了,等您一个上午了。”

“快请!带去去书房吧。”

朱允?进了书房坐下,习惯地等着茶水,可是半天也没人理睬。

这里的管家、仆人基本上都是战场下来的厮杀汉,让他们看家护院、保守秘密,都是个顶个地厉害,

但是要论伺候人,那就马马虎虎了。

朱允?犹豫了一下,还是打消了安排几个侍女的想法。

这里毕竟有太多的秘密。

一个高大的汉子走进院子,

关志平来了,明显精神多了,

元旦的时候,眼神绝望,如行尸走肉,

现在双眼炯炯有神,衣服簇新,没有一块补丁,面色也红润了不少,走路虎虎生风。

朱允?起身招呼,

“关大匠,过年好啊!”

关志平紧走两步,上前跪下,

“殿下新年吉祥!”

朱允?急忙过去搀扶,

“关大匠,咱们不用客气,快起来说话。

将关大匠请进书房,朱允?问道:

“家里都安顿好了吧?”

关大匠感激道:

“禀殿下,自从大仇得报,拙荆的身体一天天见好;儿子重新去了县里的学堂。

“小人的家也搬回了京城,他的地也退回去了。”

“都是殿下的恩德!小人全家永世难忘!”

关大匠的眼圈红了。

朱允通微微颔首,

“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吧。”

时间紧迫,他没有客套,而是直奔主题:

“本王打算开个冶钢的作坊,需要你来管起来。’

“你对炼钢了解吗?”

关大匠恭敬地回道:

“禀殿下,现在的冶钢,就是灌钢法、炒钢法、捶打法,小人都略知一二。

一个独眼的老兵送来两杯茶水。

朱允?急忙摆手,“端下去吧,暂时用不上了。”

现在一桌子的图纸,万一碰撒了,自己一个春节的心血就白费了。

朱允?拿出其中一张图纸,

“我想建一个高炉来炼钢。你看,这个,咱可以称之为平炉炼钢。”

关大匠有些疑惑,

“殿下,小民还没从没见过用炉子炼钢的。看殿下绘制的炉子,倒有点像冶铁的。”

“这种炉子一般炼制不了钢的,里面的炉温达不到。”

朱允通解释道:

“你看这里,咱们可以叫它‘蓄热炉”,就利用它来提高炉温。”

关大匠仔细看着图纸,心中琢磨了片刻,眼神亮了,

“殿下,这个还真有可能成功。”

朱允?笑了。

那必须成功啊!

他一一拿出图纸,铺开后给关大匠解释:

“你这里,这是熔池,这是炉头......蓄热炉………………渣线……………烟道、出钢口、炉坡......”

一个一个专业的词汇从他嘴里进出来,

关大匠佩服的五体投地,殿下太厉害了,竟然对炼钢有如此透彻的认识。

朱允通介绍完了图纸,

“好了,这些图纸就给你了。”

自己知道的全在这里了,其余就看关大匠的发挥了。

关大匠不禁疑惑道:

“殿下,图纸怎么没有标识具体的尺寸?”

朱允通有些尴尬,本王能绘制这些,几乎榨干了回忆,数据是搞不出来了。

“关大匠,这只是构想。具体的建造,需要你去摸索了。”

“不要怕失败,一点一点实验。

“方向是对的,你肯定能成功!”

关大匠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躬身道:

“殿下,作坊就交给小人,小人一定将高炉建起来,把钢炼出来!”

朱允?吩咐管家叫来孙嬷嬷,将关大匠交给了她。

他给两人做了介绍,

又对关志平叮嘱道:

“关大匠,以后你的工作就对孙嬷嬷负责。作坊建在栖霞煤矿的附近,你承担建设高炉、管理炼钢作坊。”

~

安排了关大匠已经是申时,大约三点了。

朱允?站起身,

“九和,咱们去茶楼吃饭。”

从中午放学,就在蓝玉那吃了两块糕点,早就饥肠辘辘了。

到了茶楼,朱允?上了三楼的雅间。

老钱如约而至。

朱允?询问了进展。

老钱躬身道:

“殿下,现在开了三家酱菜铺子,两家酒楼。”

“殿下给的精油方子,已经造出来了,但是受鲜花产量的影响,估计要等夏天才能扩大产量。”

“京城已经有了四十多个手下,另有死士二十七名。”

“在应天府,已经联系上了刑房的主事、书吏。”

朱允?点点头,

“很好!”

老钱又问道,

“殿下,您之前交代的寻找十几个水性好的兄弟,属下已经找到了三十多人,供殿下挑选。”

朱允通眼睛一亮,

“这么快?张庆松你听说过吧?”

老钱点点头,

“属下还见过他。误娶了军户的妻子,丢了官职,后被殿下解救。”

朱允?微微颔首,

“本王就不挑了,这三十多人,你分一下组,十个人一组,每个组你任命一个什长。之后全部交给蓝九和。”

“九和会负责转交给张庆松。张庆松会带这些人去福州的。”

“去了福州之后,你依然负责和这些人的联系。”

老钱有些疑惑,

“殿下,去了福州之后,他们做什么?”

朱允?解释道:

“琉球屡屡向朝廷索要造船的工匠,陛下已经松口了,估计今年就会送一些工匠给琉球。”

“到时候,让张庆松他们混进工匠的队伍,去琉球。”

老钱明白了,

“殿下是要琉球……………”

朱允通微微颔首,

“等他们出发之前,本王会和张庆松说清楚的。你也告诉那些兄弟这次的目的。”

“只要张庆松还听话,他们就必须听他的指挥。”

虽然现在一切都还顺利,太子妃、朱允?暂时出于弱势,但是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朱标的身体眼看已经垮了,可能时日无多。

谁知道朱标病亡后,老朱到底怎么想?

小心无大错,留有后手才是万全之策。

琉球很远,但是也正是远,才更容易隐藏力量。

这一两年,甚至三四年都不指望张庆松能起什么作用,但是老朱还有很多年的寿命呢。

就当埋下一个长线了。

他和老钱又商讨了一些联系的细节。

从琉球到京城,千里迢迢,情报传递就慢了。

可能京城看到的情报,琉球已经发生一个月了。

如何缩短其中的时间,成了两人讨论的重点。

送走了老钱,朱允通吃饱了饭,带着蓝九和走了,趁还有点时间,他还要看看铺子、作坊。

~

咸阳宫。

宫门前,吕氏如轻盈的蝴蝶,飘下车。

整个元旦假期,她和朱允?都憋在景阳宫,

景阳宫似乎成了“病气”的代名词,连送赏赐的宫人都不愿意与他们接触,将礼物放门口,远远地喊一嗓子就跑。

昨天,御医终于说她痊愈了。

刚才陛下终于下旨,同意她和儿子可以来咸阳宫了。

吕氏理理衣服,走向宫门。

太监躬身打开帘子,吕氏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

她知道,薛妃依然住在咸阳宫的偏殿,这是年前陛下的旨意。

后殿传来一个女人的嬉笑,

笑声十分陌生。

吕氏有些不悦,哪来的狐媚子?

接着又听到太子温和的声音。

吕氏憋不住了,迈开了步子,几步绕进后殿。

她一眼看到薛妃正倚在太子身旁,两人有说有笑。

吕氏的眼睛几乎要喷火,太子的身旁素来是她专属的位子,

这才几天不见,就被狐狸精抢走了。

过去薛妃哪敢这么放肆?

吕氏也才察觉,过去都没听薛妃笑过。

“臣妾拜见夫君。”吕氏躬身下拜,给朱标施礼。

朱标笑着摆摆手,

“不用这么客气,快起来吧。”

吕氏站起身,挑衅地看向薛妃。

薛妃只得起身:

“臣妾见过太子妃娘娘!”

吕氏傲然地点点头。

薛妃施礼之后,却没有动,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

吕氏无奈,只好坐在了朱标的另一边。

“夫君,怎么没去上朝?”

薛妃在一旁解释道:

“娘娘,这是陛下的旨意。等过了正月十五,天暖和了,太子再去上朝。”

吕氏眼睛看着朱标,似乎没有听见。

薛妃又补充一句,

“李院判也支持太子再歇息几天。”

吕氏依然没有理会她,而是在一旁不断找太子说话,诉说自己的担忧、思念。

薛妃见她如此托大,干脆起身去安排茶点了。

薛妃派人送来茶点,

吕氏没有接,自己似乎成了这里的客人,这让她心里十分憋屈。

薛妃转身去了,指挥官人准备太子下午的药汤。

中间不断有管事太监,嬷嬷来找她,或禀报,或请示,每次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吕氏发现,来的管事嬷嬷,各局的管事局郎,她一个都不认识。

随便询问了几个,竟然全都是陛下年前赏赐的太监,嬷嬷。

她之前的老人全都被替换下去了。

吕氏心里苦,可是她不敢贸然向太子告状,毕竟换上来的都是陛下的人。

她暗暗咬牙切齿,琢磨着如何给薛妃下点绊子。

朱标过年没见到吕氏,心中也很挂念,两人现在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两人说的正开心,景阳宫来了一个小太监,

“娘娘,家里来了客人。”

吕氏的脸沉了下去,这个时候来通禀,太没眼力见了。

“谁呀!”

吕氏拉着长声,冷冷地问道。

如果是钱嬷嬷,就会立刻听出她的不耐烦,自然心领神会,回去将客人赶走。

可是小太监不明就里,老老实实地回道:

“娘娘,是沙指挥家的令正。

“让她先回去吧。”吕氏不耐烦地摆摆手,

沙冠英的妻子来了,那就更不急着去见了。

小太监领了懿旨,急忙躬身告退。

太子妃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小太监吓得战战兢兢,满头大汗。

朱标却温和地劝道,

“既然是娘家人来了,那就回家看看吧。也许有事找你呢。天色不早了,再拖宫禁要落锁了。”

吕氏轻笑道,

“臣妾难得见夫君一面,让她改天再来好了。又不是外人。”

朱标却摇摇头,

“快回去吧,越是亲戚越不能失了礼数。”

吕氏心中有万般不愿意,现在也只能起身告退。

她深知太子很讲礼数,越是不起眼的亲戚,他对待的越客气。如果执意不回去,太子该生气了。

“代咱问候新年吉祥。”朱标叮嘱道。

“是,夫君。”吕氏乖乖地回道。

吕氏告退了,心里却失望至极。

这次来,满打满算也就呆了一炷香的时间。

薛妃笑眯眯来送行,

“太子妃娘娘,您慢走哈!”

“嗯。”吕氏鼻子哼了一声,转身出宫。

她的心里更加抓狂了,薛妃现在的样子俨然成了咸阳宫的女主人,自己却成了客人。

陪太子说笑,

给太子准备茶点、药汤,

招待客人,

吩咐管事的工作,

这些过去都是她分内的事,现在都是薛妃在忙碌。

吕氏心里在滴血。

出了咸阳宫,吕氏临上车辇,回头狠狠地剜了一眼报信的小太监,

小太监吓得两腿一软,直接跪在地上。

吕氏的车辇刚走,朱元璋就带着周云奇晃晃悠悠地来了。

小朝会刚散,重臣们也刚离开了乾清宫,老朱随便看了几个奏疏,就来了咸阳宫。

有些朝政,他还想和太子商量一番。

朱标将父皇迎进书房。

老朱示意周云奇,

“云奇,拿来吧。”

周云奇将厚厚一叠纸放在了书案上。

朱标好奇道:

“父皇,哪位大臣写书了?”

朱元璋笑眯眯地说道,

“你看看。”

朱标随手拖了过去,沉甸甸一摞,足足有三指厚。

封皮上一列漂亮的字:

【奏请暂停新增宝钞疏】

朱标吃了一惊,

“父皇,谁这么狂悖?”

朝廷年年增印宝钞,以弥补钱粮不足的困境,

谁这么不解人间烟火?

不印宝钞,朝廷的军队吃什么、穿什么?

赈济灾民的钱粮从哪里来?

还有百官的俸禄,各衙门运转的费用;

林林总总,都需要钱,可是去年一年的户部收入缺口太大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

“你猜?”

朱标笑了,

“儿子看看。是谁在说‘何不食肉糜。”

他急忙朝后翻阅,寻找大臣的姓名。

可是奏疏太厚了,翻阅需要点时间。

翻阅的过程,他竟然看到有不少图纸。

不让印宝钞,你绘图做什么?朱标心生疑惑。

朱元璋忍不住了,笑道:

“是朱允?!”

?!

朱标的手一哆嗦,刚翻过的一摞又掉了下来。

他不禁有些尴尬,

“父皇稍坐,容儿子看看,这个竖子又胡言乱语了些什么。”

朱元璋摆摆手,

“咱建议你别看,咱看了几页就头晕眼花,实在看不下去。”

朱标更尴尬了。

父皇看的这么遭罪,?儿到底写了些什么胡话?

他陪着笑,

“这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儿子今晚就教训他。”

朱元璋摆摆手,

“咱只是累了,不想动脑子。户部尚书,侍郎看了,却说有一定道理。”

朱标有些意外,

现在的户部尚书是赵勉,是很有水平的官员,他也认可了?

朱标翻翻奏疏,足足三指厚的内容,不由地望而生畏。

这是奏疏,还是一本书啊?!

朱元璋笑道:

“开了一天的会,咱头晕眼花的,不想看了。还是将儿叫来吧,让他当面给咱们说说。

朱标急忙吩咐张节,

“传朱允?来!“

朱标拍着厚厚的一摞,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元旦,估计他也没干别的了?净写这个了。”

自己明明给布置了不少功课,?儿竟然还有余力写这么多,

是咱布置的功课少了啊!

时候不大,去传令的太监回来了,

“禀陛下、太子,三殿下正午放学之后就出宫了,现在还没有回来。”

老朱嘿嘿乐了,

“又去请安了。”

朱标缩缩脖子,逆子又出去瞎逛了。

希望今天不要杀人,老老实实地回来。

朱元璋又拿出一份奏疏,

“标儿,咱们先看看这份。这是蓝玉上的奏疏,边军需要更换一批火铳;火药也需要生产一批,还有军械也要一大批。”

他将奏疏递给朱标,却愁眉苦脸道:

“可是,朝廷没钱啊!”

“咱们商量一下,看从哪里给挤出一大笔钱来!”

朱标拿过奏疏,

“父皇,需要多少钱?”

朱元璋伸出一根手指,

“第一笔款,最少也要一百万两。”

朱标有点挠头。

这笔钱看似不多,但是如果拆东墙补西墙,就要不断折腾。

远不如印宝钞来的痛快。

一印解千愁!

逆子竟然要暂停印制宝钞,那钱怎么办?

还是小孩子,不懂得治国的艰难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