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县官难当
簡繁轉換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县衙陷入死一样的寂静。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众人已然明白,这个教谕出身的举人老爷,根本不是来当官的,甚至都不是正常人。

气氛陡然沉闷下来,就连县丞和主簿也没了面对上司时的亲热和讨好,神色僵硬,面容铁青。

没人反驳,也没有反应。

好似海瑞刚才的话,所有人都没听到。

如此情况,换之一般的新任知县,定会服软,也只能服软。

无他,这些人可以让知县老爷什麽都做不成。

可海瑞显然不是一般人。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做事吧。」海瑞好似也没看到他们的无声对抗,淡淡道,「朝廷的公文你们也都看到了,整队。」

没人动弹,一众衙役依旧一副懒散模样,县丞和主簿默然不语。

见状,海瑞眉头皱的更深了,却没有立即发作。

「张县丞丶王主簿留步,其馀人等且先退下。」

众衙役无声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张王二人暗暗冷笑,面上却多了三分恭敬。

海瑞走回书案前坐下,缓缓说道:「我的情况想来你们也清楚,举人出身,任职教谕,任教谕期间有些许清名,恰逢此地知县空缺,我大明又有教谕优先接任知县的规定,故才有幸以举人之身做这一县知县……」

二人不知海老爷葫芦里卖什麽药,便只默默听着。

「我刚来此地,你们便奉上了县吏的详细履历,士绅的详细信息……你们一个是正八品的县丞,一个是正九品的主簿,你们也是吏部选派的官员,知县难当,知县佐官亦难当,这些我不是不知道,也认可你们的出发点……」

这话若是放在海老爷上任第一天,二人不介意纳头便拜,再说一些场面话,给足海老爷面子。

可相处这些天下来,他们已然明白这位海老爷的行事风格,并不为所动。

海瑞不管他们如何作想,自顾自道:

「依照朝廷规定,一县的县丞丶主簿,巡按御史可以直接指挥丶调动;朝廷还规定,知县发政令,需县丞丶主簿签署才有效;上有省里的巡按御史做依仗,下有掣肘知县之权,表面看起来,若你们反对我的政令,我确实束手无策。」

「此外,你二人在淳安任职多年,无论在县衙之中,还是在县衙之外,都拥有不俗的影响力,本官不过从外地调来一个月,想有一番作为,只能依仗二位同僚……」

原来你都知道啊?二人神色终于缓和了下来。

海瑞继续说道:「然,巡按御史没权力调动知县,更没权力指挥知县;此外,朝廷还规定,知县与佐官公开闹矛盾,致使一县政务贻误者,无关双方谁对谁错,一律撤职。」

二人神色一僵。

就听海瑞淡淡说道:「我这个知县就是运气好捡来的,既然是捡来的,丢了也没什麽可惜的。」

二人一凛,又一怒,随即惶恐。

海瑞的潜台词很明显,我光脚,不怕你俩穿鞋的。

正常来说,知县的前途,比县丞丶主簿高了太多太多,光脚的应该是后者。

可海瑞说这个话,二人却是有些相信了。

纵观海老爷这一个月的举措,他似乎真的不在意好不容易到手的官职。

海瑞依旧不理二人反应,自顾自道:「我是知县,你们是知县的佐官,你们考核评语,由我书写,并提交朝廷。」

两人微微变了脸色。

张县丞沉声道:「海大人,作为同僚下属,我等非要与您为难,清丈田亩是朝廷的政令,是皇上的颁布的国策,我等自然会遵守,并辅佐海大人推行。只是……一县之地有一县之地的实情,还望海大人三思而行,斟酌谨慎。」

王主簿说话相对柔和,不过言语却更为犀利:「海大人是正统科举出身,我们只是监生出身。」

大明地方上的县丞丶主簿,基本都是监生,而且大多都是花钱买的;相比寒窗苦读多年,才考取功名的士子,成本要低的多得多。

此言意在提醒海瑞,我们才是光脚的!

不料,海瑞根本不在意。

「且不说,你们没有十足把握与我两败俱伤,即便有,我一不取乡绅分毫,二严格贯彻朝廷国策,即便因『同僚不合』被撤了职,我还能回去做教谕,反观你们……」

海瑞冷冷道,「最好的结果,怕是也只能做吏了。」

王主簿的笑意顿时凝固。

张县丞更是神色难看到了极点。

这一刻,他们终于确定了,海瑞真是来玩命的。

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妥协,脸上重又绽放笑意,语气也多了几分恭敬。

没办法,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张县丞乾笑道:「都是同僚,海大人如此说,就未免伤属下的心了,海大人您是主官,您发了话,我们作为佐官,哪有不遵之理?」

王主簿接言:「海大人言重了,也着实误会我们了。」

海瑞僵硬的脸柔和了少许,取出书写好的政令,「既然二位没有异议,签字吧。」

二人颔首,爽快的签了字。

海瑞拿起政令书瞧了一眼,起身便走。

「海大人去哪儿?」

「吏房。」

张县丞还想说些什麽,王主簿却拉住了他。

待海瑞离开之后,才道:「这个海老爷太天真了,真以为如此就万事大吉了?都不用你我出手,仅是下面的小吏,就够他喝一壶的,看着吧,他什麽都做不成。」

闻言,张县丞也露出冷笑,道:「不错,不能和光同尘者,早晚要出局。」

顿了下,「不过,这人倒真是个不要命的,你我还是悠着点才好,可别真被他拉下水了。」

王主簿微微点头,叹道:「咋就碰上这麽个浑人,真的是……简直是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

张县丞亦有此感,气郁道:「放眼大明,也没几个这样的人,偏偏被你我碰上了,真是点背啊!」

王主簿想了想,道:「做官的哪个不想升官,他不比我们,虽是举人,却是正统科举出身,努努力,未来做个知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说起来还是为了清名,为了仕途。等撞了几次南墙之后,自会转变性格。」

「这话倒是在理。」张县丞冷笑道,「咱们这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就不信他还真敢舍得一身剐。看戏便是!」

……

事实不出二人所料。

政令下达之后,半个月下去,没有丁点水花。

田亩与黄册完全吻合,没有一亩地是多馀的,没有一亩地是遗漏的,完全对得上帐。

海瑞自然知道是小吏杂役敷衍,可就当下而言,他还真没反制措施。

大明律规定:府官不许入州衙,州官不许入县衙,县官不许入乡村。

这是太祖朱元璋的规定!

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对官员有着骨子里的不信任,此举,意在防止上级官员打着公务的幌子,去下一级地方藉机敛财。

此举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府官去州衙揩油,州官去县衙揩油,县官去乡村揩油,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不过,如此一刀切的做法,也有诸多弊端。

尤其是县官,本就处处掣肘,再加上这样的限制,许多事只能依仗乡绅。

可这一来,却不可避免的提升了乡绅的话语权。

这也是皇权不下乡的原因之一。

可也不能说朱元璋不对,一县之地,百里之域,百姓数十万,大事小情知县一把抓,若是时不时下地方,公务必然贻误。

故此,才选择了一刀切。

如今,海瑞就被卡在了这儿。

没有正当理由,他没办法去亲临乡村去监督。

瞧着海老爷无能为力的模样,两个佐官快意的同时,也大为放松。

在他们看来,也用不多久,海老爷就会认清现实,选择与他们合作,与士绅合作,大家一起和光同尘,该捞钱的继续捞,朝廷交代的事,面子上做好,大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

海瑞并没有如何动怒,很沉稳,很冷静,酝酿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

只是落在别人眼中,这是无能为力的体现。

~

苏州,巡抚衙门。

杨慎躺着,沈炼站着,太医坐着。

许久,

太医收回手,说道:「杨大人,恕下官直言,您现在的身体已不支持处理政务了。」

杨慎幽幽呼出一口气,轻轻点头:「如此,就麻烦王太医作个证,本官也好向朝廷上书辞职。」

「这个……」

王太医有些犹豫,讪讪道,「还是进两副药看看再说吧,兴许杨大人就转危为安也说不一定。」

杨慎勉强笑了笑,不做勉强,「如此,就有劳了。」

「哎,杨大人好生歇养,下官这就去抓药。」

「我送王太医。」

「沈大人留步,留步。」王太医讪讪摆手,快步离开。

沈炼叹了口气,走到门口将房门关上,这才说道:「杨巡抚勿忧,下官这就上疏朝廷,想来,皇上会准许杨大人辞官还乡。」

杨慎微微摇头:「我回不去了,不用为我奏疏,我一日不死,就一日是巡抚,不过,我现在是真没力气处理公务了,衙门的事就全权交由你了。」

沈炼没有推辞,爽快应下,问道:「杨大人可有交代?」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